芜湖:悟透“有无”

来源:半月谈 2019-10-12 11:16:40

半月谈记者  汪延 杨玉华 姜刚

“天上飞的(通用飞机),地下跑的(汽车等),水里游的(万吨轮),没有芜湖人不会做的。”芜湖人喜欢这样自诩。

如果城市是有性格的,那芜湖一定是敢想敢闯的。从傻子瓜子到奇瑞汽车,滨江而居的芜湖一再标注下中国改革创新的大印迹。芜湖,也因此被国家列入全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8个典型地区之一。

昔日的芜湖,无沿海沿边、毗邻特大型中心城市的地理优势,无能源、矿产的资源优势,无经济特区、保税区等的政策优势。如今的芜湖,拥有风光无限:核心技术加速引进、转移、外溢,新兴产业迭出不止,高端人才纷至沓来,“隐形冠军”不断涌现,前沿技术相继落地……

从无中生有到有中生有再到有中更有,芜湖,这个曾经跻身全国四大米市的繁华地,今日华丽转身为高新技术产品、业态层出不穷的创新热土。

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生产流水线

无中生有:创新集群支撑发展基点

偌大的厂房里,4台精美的小飞机待检交付。过道边的显示器里,反复播放着一架无人机在高原地区长时间巡航后,精准降落在跑道中线的画面。这是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最新成果。

“芜湖是一个喜欢而且擅长无中生有的地方。”公司总经理洪雨宁表示。2013年,公司决定落户芜湖航空产业园时,这里还是一片空地,现在则形成了从航空发动机到复合材料的产业集聚。“签约时还在担心,芜湖作为一个三线城市,能否支撑起现代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但事实表明,一个城市的产业边界与城市的人口规模并不成正比。”

20多年前,芜湖比照国家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政策,在没有任何特殊优势的条件下,勇于创新,无中生有地创办了奇瑞、海螺等大型企业,形成了汽车、家电、新型材料等产业集群。芜湖GDP在安徽的排名也一下从第十蹦到了第二。

此后,更多的产业集群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坐落于经济开发区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信义光伏玻璃占据了全球20%的市场份额,是全球单一最大的光伏玻璃生产基地;其周边的长信科技则拥有12条ITO导电模组生产线,全球规模最大。

由汽车产业而拓展的交通装备产业,已裂解为通用飞机、造船、改装车、轨道交通等新的集群。在芜湖的郊区,中车浦镇庞巴迪悄然崛起,跨座式单轨及APM车辆接连斩获国际订单,生产计划已排到了2021年之后。

让人意外的是芜湖这个三线城市居然隐藏着一批堪称“隐形冠军”的互联网企业。2012年创业的三只松鼠,去年销售额达80多亿元。2011年,创业多年的凡臣优品电子商务公司迁至芜湖,2018年销售额近30亿元。在它们的身后,则是易酒批、共生物流、溜溜果园、同福碗粥等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的“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

按照芜湖市常务副市长曹哨兵的说法,在芜湖市的超前布局下,芜湖有重点地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航空等为代表的一批新兴产业无中生有,快速集聚,开始显山露水了。和以往不同,芜湖显山露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是单个企业单打独斗,而是以产业集群形成合力;不再依赖单个品牌,而是布局全产业链。

曹哨兵说:“芜湖既无区位优势,也无资源禀赋的优势,能够依靠的就是敢于创新创业的基因。创新创业始终伴随着芜湖的发展,创新创业也深深地融入芜湖人的血脉中。”

有中生有:技术红利的聚变效应

今年上半年,沉寂多年的奇瑞汽车再次引起全国关注。在全国汽车销售同比下降12.4%的情况下,奇瑞汽车却增长了8.5%。说起逆市上涨的原因,奇瑞汽车公司总经理助理金弋波说,经过20年来的努力,我们终于享受了一次技术红利。

金弋波说的技术红利是指奇瑞配置第三代发动机的新产品。去年下半年,奇瑞第三代发动机上市,燃烧效率达到甚至超过了合资品牌的主流产品水平,在A级车市场上初步改变了自主品牌汽车长期以来以小打大,以弱敌强,受制于人的局面。除发动机技术外,奇瑞也在底盘、自动变速箱、电子管理系统等核心技术的研发上取得一系列成果。

去年六关节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居全国第一的埃夫特,七八年前还是奇瑞公司的一个设备采购部。当奇瑞决定自己开发机器人时,设备采购部变成了埃夫特,埃夫特带出一个产业园,产业园又引来了电机、减速机等核心零部件企业。就这样一生二,二生三,环环相扣,生生不息。

芜湖的技术扩散突破邻近的产业,溢出到更大范围。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机器人产业示范园区芜湖机器人产业园,目前已形成全产业链集聚。园区内108家各类机器人企业,有芜湖本土的,也有来自上海、哈尔滨、天津乃至意大利和日本的机器人企业。

由制造而“智造”,技术聚变把芜湖的产业调整推向新的高度。半月谈记者走进中航华东光电有限公司产品展厅,只见一款款微型显示器件和视觉成像组件,在灯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该公司项目经理朱标拿起一款轻薄的双目智能眼镜说,它看似普通,却集成了无线通信、图像识别、语音控制、手势识别等多种功能模块,可以在城市反恐、公安巡查、电力巡检等多种场合使用。“产品广受欢迎,预计2020年可实现总产值15亿元。”

有中更有:政府“放管服”改革促企业自主创新

当年,芜湖多方聚集资源,由政府强力推进,创造了芜湖创新发展的模式。如今,政府不再运作具体项目,放手让企业与民众自主创新,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政府则着力进行制度转型和建设。

在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几排很不起眼的老式楼房,里面集聚着一些诸如量子通讯、太赫兹芯片、太赫兹检测、氮化镓、空气能等国内顶尖的创业团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汪敏说:“这些项目所涉及的领域都是我们过去没有接触过的,就像从竞争激烈的高地一下子进入了荒芜的无人区,我们现在更多是服务好这些在无人区探索的创新者。”

2012年,在外创业多年的戴启龙决定将南京的公司卖掉,转型互联网云打印平台。在选择二次创业的地点时,他和团队一致同意入驻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戴启龙说:“在几个备选地中,芜湖给的优惠条件是最少的,既不给钱,也不给地,只提供几百平方米的办公用房。但这里提供保姆式服务,从知识产权申请、融资计划和安排乃至税务策划,方方面面一应俱全。企业入驻后,可以立即全身心投入技术开发和业务拓展,这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

短短6年间,戴启龙团队开发的天斯努自助云打印平台已有用户300多万,成为世界规模最大互联网打印共享平台。

在芜湖市信息办,运用大数据技术打造的“易企网”平台总是吸引着众多创业者的目光。这个平台为近20万企业和个体户提供从设立到发展直至可能注销的全生存周期服务,并提供政策发布和解读、经营咨询和金融等个性化服务。

汪敏告诉半月谈记者,早在5年前,芜湖就从北京等地引进了高水平团队,专门从事初创企业的成长模型和信用评价系统的研究。经过反复摸索,团队研发出较成熟的评价模型,为政府科学、精准地服务企业提供了有效工具。

除此之外,芜湖还打造技术研发平台、人才支撑平台,推广应用平台等8个服务支撑平台,给予创业创新者以金融、信用、人才等方面的服务。

在戴启龙看来,芜湖最吸引他的是建立起了以创新者为中心、各类企业一律平等支持的创新激励机制。

自2014年以来,芜湖吸引344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落户,集聚各类高端人才2000多人。仅2018年一年,芜湖对31个创新团队给付的奖励资金就达1.84亿元。

在芜湖,航模飞手可以打造自己的植保无人机帝国;普通工人可以研制开发航天用的特种电缆,打破了国外禁运;几个农民转型做起了3D打印产业园;几个年轻人建起跨境电商平台,去年销售收入已突破30多亿元。

在这个300多万人口的城市,每3天要诞生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每万人创造出有效发明专利31件。仅用了5年时间,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从2014年的29.7%上升到2018年的50.2%。

芜湖市委书记潘朝晖表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中,芜湖被赋予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产创中心的明确定位。围绕这一目标,芜湖正努力破解一系列难题,拧住创新发展这条主线不放,力求在践行创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

阅读:47

责任编辑:马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