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有望今年年底前在全省设区的市全面启动

来源:合肥晚报 2019-08-14 08:56:24

不久以后,垃圾分类将走进每个安徽人的生活。8月13日,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在2019年年底前,设区的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重点解决老城区、老旧小区“停车难”

停车难、管网漏损、黑臭水体……在城市管理中,这些都是绕不开的“痛点”和“短板”。《指导意见》称,安徽省将力争补齐短板,完善城市功能,“停车难”等棘手问题有望被一一攻克。

安徽省将完善主次路网级配,打通各类“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治理一批道路交通堵点,到2020年年底,城市建成区平均道路面积率达到15%。同时,加快构建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网络体系,支持有条件的城市建设健身步道和自行车专用道。建设一批城市公共停车场,鼓励开放单位停车泊位,重点解决老城区、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

今后,城市道路、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将向城中村、棚户区、老旧小区、近郊区延伸覆盖,安徽省将消除市政设施空白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城市危旧桥梁和漏损严重的老旧供水、燃气等管网,也将加快更新改造进度,从而消除公共安全隐患。在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上,安徽省计划三年改造城市污水管网2600公里以上,到2020年年底,基本消除设区的市建成区黑臭水体。

此外,安徽省还将加快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力争到2021年年底,所有设区的市建成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同时,加强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运行实时监控,确保达标排放,规范处置飞灰、渗滤液等污染物。

全省年底前全面启动“垃圾分类”

在上海、合肥等地相继实施垃圾分类后,大家对垃圾分类已不再陌生。不过,比想象中来得更快,垃圾分类即将走进所有安徽人的生活中。《指导意见》明确:2019年年底前,设区的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按照计划,安徽省将有序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2020年年底前,合肥、铜陵市基本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设区的市公共机构普遍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全省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垃圾收运网络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将逐步实现“两网融合”。

在城市环境卫生治理上,安徽省将加大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推进力度,到2020年年底,设区的市建成区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0%以上,县城达到65%以上。城市重点区域全面实施道路湿扫、吸扫作业。城镇公厕也将有大幅提升,到2020年年底,安徽省力争实现城镇公厕每平方公里3至5座,人流集中场所女厕位与男厕位比例不小于2:1。

住宅小区管理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市民的生活品质。对此,《指导意见》提出,将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建立物业管理与综合执法工作衔接机制,依法查处住宅小区内违规排污、乱搭乱建、毁绿种菜、违规装修、侵占公共空间等违法违规行为及物业服务企业违规经营行为。

打造一批便民“15分钟生活圈”

城市管理向着精细化发展,体现在老百姓的生活上,就是生活越来越方便,越来越惬意。《指导意见》指出安徽省将着力打造一批便利群众生活的“15分钟生活圈”,在城市水环境、绿化等方面均将有突破。

今后,安徽省将以社区为中心,在步行15分钟范围内,完善基层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交通场站及社区服务设施、便民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生活圈”。并且,绿道建设与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将逐步结合,从而完善城市绿道支路网,形成绿道网络体系。

按照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安徽省将重点打造街头绿地游园,完善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体系。城市绿化固然重要,但要杜绝古树名木的“商业化”。《指导意见》明确,将因地制宜推进城市山体、水系、湿地、绿地的生态修复,系统开展小微生态功能空间建设,坚持适地适树原则,严控“大树进城”。

此外,城市的精细化管理不应是千篇一律,而要展示城市的文化风貌。对此,安徽省提出,在城市规划设计上,要充分体现城市地域文化、特色、底蕴、特质和时代风貌,提升城市景观品质。

明年智慧城管平台省市县互通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城市管理越来越智能,也提升了精细化水平。在城市管理智能化建设上,安徽省将实现全省智慧城管的互联互通,城市的大事小情变成一个个数据,支撑城市高效运转。

《指导意见》明确,到2019年年底,建成省级智慧城管平台,加快推进市、县数字城管平台智慧化升级改造。到2020年年底,实现省市县三级平台互联互通,逐步实现对城市黑臭水体水质、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排放指标等关键数据的实时监测和互联共享。安徽省还将加快城市地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和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建设,到2019年年底,设区的市基本建成城市地下管网安全运行监测系统。

此外,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安徽省将加快培养一批懂城市、会管理的城市管理干部和专业人才。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鼓励采用政府购买服务、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引入专业化城市管理和服务运营商,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罗敏)

阅读:10

责任编辑:李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