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村:农村改革发源地 乡村振兴勇争先

来源:安徽日报 2019-08-12 11:28:35

1979年的小岗生产队。 (资料图片)

俯瞰今日小岗村。记者 程兆 摄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

1978年的一个冬夜,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秘密按下红手印,首创农业“大包干”,由此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小岗村也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 40多年来,小岗村始终高举改革创新的大旗,激发内生动力,种好中国农村改革的“试验田”,树立起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乡村振兴的新标杆,形成了新时代敢于创造、敢于担当、敢于奋斗的小岗精神。

按下红手印,“大包干”创举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

如今,驻足凝视“大包干”纪念馆内按有一颗颗鲜红手印的这份“生死契约”,仍能感受到当时那间茅草屋内18位农民砰砰的心跳,以及划破黑暗长空的一声惊雷。

位于江淮之间的小岗村,是中国中东部再普通不过的一个村庄了。因为地处偏僻的江淮分水岭丘陵岗地,土层浅,水利条件差,在1978年以前是当地著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贫穷村。 “地荒、人穷、集体空,吃不饱,饿得难受,饥寒交迫,全村20户115名社员,守着800多亩土地却连饭都吃不上,很多人只得外出讨饭。 ”回忆起“大包干”之前的状况,“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金昌记忆犹新。穷则思变,1978年的一个冬夜,18位农民聚集到会计严立华家,秘密按下红手印,“包干到户”。 “要不是饿得实在没办法了,谁会去冒杀头的危险呢! ”对于当时的壮举,严金昌总是以这么一句话来阐释,简单通俗,却寓意深刻。

1979年是小岗实行大包干的第一年,在遭遇罕见大旱的情况下,小岗村仍然取得大丰收。粮食总产13.3万斤,相当于“文革”期间年均产量的4倍;油料总产3.5万斤,相当于之前20年产量的总和;交售粮食6.5万斤,自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交售余粮;交售油料2万斤,超过任务的80倍;归还贷款800元,小岗历史上第一次归还国家贷款;人均收入400元,是1978年的18倍。

当改革开放闸门打开后,全国各地的人们如过江之鲫般涌向市场经济的浪潮之中,而小岗人却在吃饱穿暖的同时,遭遇“一年跨过温饱线,多年未过致富坎”的困境。从1997年开始,不甘落后的小岗村开始探索产业结构调整,建起葡萄园,引入企业成立小岗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的带领下,开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设施建设、发展旅游业,跳出小岗求发展、着力办好工业园”的“三步走”发展规划。 2012年,并村后的小岗村人均纯收入突破了万元,2013年,小岗村集体收入首次突破500万元。 “要过上好日子,只有靠辛苦干。不过那个时候累死累活也挣不到几个钱,还要冒着被批斗的风险,现在勤劳就能致富,没有风险,心里踏实。真是有天壤之别啊! ”“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说。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小岗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小岗村数百亩葡萄已如黑珍珠般成熟,散发出诱人的香气。飘香所至之处,8000亩成片高标准农田稻子已出穗,自动化生产线正产出新鲜的农副食品,“互联网+大包干”体验中心内的小岗特产和农户二维码吸引着各地顾客,农家乐餐馆宾客盈门,“大包干”纪念馆等旅游景点游人如织,小岗干部学院的学员在认真听课,小岗村葡萄文化旅游节暨戏曲盛典演唱会正加紧筹备……

过去由“合”到“分”,是解放生产力的必然要求;而今由“分”到“合”,也是现代农业发展内在规律使然。为了全力种好改革“试验田”,小岗村于2015年7月8日在全省首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吃了“定心丸”的小岗人甩开膀子搞土地流转、入股,拿租金、分红利。目前全村流转土地占可耕地面积的65.7%,其中规模流转约7000亩。

“今年水稻长势好,我从育秧、机械化种植、烘干、仓储、加工、销售实现了种植业全产业链化,效益一定会大大提高。”指着田里的600亩水稻,小岗村种粮大户程夕兵信心满满。

立足现代高效农业,小岗村转变生产方式,提高科技支撑,与安徽农垦集团签订协议,推行4300亩高标准农田全程社会化服务“331”模式,打造有机农业,开工建设小岗生态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与安徽科技学院共建小岗村现代生态农业研究所和示范基地,组建小岗村供销合作社,为农民提供“耕、种、管、收、储”等全程化服务。此外,小岗村田园综合体高标准农田项目也于去年底开工,小岗村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已有易事特集团、北京云起等12家企业竞相入驻,蒸谷米项目及盼盼集团首条休闲食品生产线正式投产……

随着“大包干”纪念馆新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小岗干部学院、小岗游客中心、当年农家、农家乐餐馆和民宿等相继建成启用,小岗村旅游业迎来“春天”,2018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亿元,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正全力创建国家5A级景区。 “以特色农业为基础、农产品加工业为核心、旅游业为重点,小岗村的目标是建成一个一、二、三产业融合,景区、社区、园区融合的改革特色小镇,一个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创新、创业、创意融合的全域田园综合体。 ”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说。

从“分田”“分股”到“分红”,小岗深化改革促乡村振兴

“我们家60多亩地全部流转了出去,拿着租金,不耽误创业。现在,‘金昌食府’年收入将近20万元,7个子女家家户户开上了小汽车,住上了楼房。除此之外,我每年还拿到了村里给的分红,2017年分到了350元,2018年增加到520元。 ”从“分田”到“分股”到“分红”,严金昌亲历了小岗的每一次改革,如今,他正努力地做改革的宣传家,经常去小岗干部学院给大家讲讲当年的“大包干”、讲讲沈浩事迹。

“小岗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看了让人感慨万千。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希望小岗村继续在深化农村改革中发挥示范作用。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小岗时对小岗村发展提出殷切希望。

牢记总书记嘱托,在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的基础上,小岗村积极推行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和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试点,盘活集体资产,尝试用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抵押贷款,把“红证书”变成了“活资产”,开展农村宅基地和农房确权发证,推行小岗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

小岗村组建了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依托小岗村创新发展有限公司,经营集体资产。 2018年,小岗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0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20元,人均分红520元。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作为唯一的集体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在小岗村,第二代、第三代小岗人正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开创小岗的全新未来。严宏昌的长子严余山,在外打工20多年后,如今已是安徽省小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他不仅成功利用电商平台销售小岗产品,还在尝试研发生产激光导航叉车、重载舵轮AGV等各式各样的工业机器人。 “我要把人工智能产业引入小岗村,一方面为村里招才引智,另一方面也希望带领更多的小岗人拥抱更广阔的科技时代。 ”严余山告诉记者,小岗人要传承好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深化改革,实现乡村振兴。(罗宝)

阅读:11

责任编辑:阮步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