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盘活“僵尸企业”如何盘得准?盘得稳?见成效?
来源:中经社安徽中心 2019-05-25 14:00:44
盘活“僵尸企业”如何盘得准?盘得稳?见成效?
——全椒县走好“腾笼换鸟”一盘棋调研
近年来,安徽省全椒县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退出“僵尸企业”,为更高产业层次的项目挪出资源空间;以法治化和市场化为主,行政推动为辅,联合多方力量,实现“僵尸企业”平稳清退;在园区新一轮招商中,明确产业规划,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企业、高附加值企业以及环境友好型企业,助推园区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
调研认为,全椒县“腾笼换鸟”模式,减轻了政府在清退“僵尸企业”过程中的财政负担,有效实现了风险防范化解,降低了企业投资入驻成本,助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值得肯定和推广。
全椒县引进优质企业接手被“僵尸企业”长期占用的土地、资金、基础设施等社会资源,以项目对接的方式,实现资源盘活利用。
清退“僵尸企业”,腾挪资源空间
近年来,依托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营商环境,越来越多的优质投资项目选择落户全椒。经过多年发展,全椒经开区土地指标日益稀缺,明显制约园区经济发展。
“全椒经开区在第一轮招商过程中,对于产业规划和产业定位均不够清晰,导致一些没有可持续发展动力的企业长期占用要素资源。”全椒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夏朝晖表示,为实现土地、财税等稀缺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从2015年开始,全椒县将目光投向园区里停产、半停产的“僵尸企业”,逐步推动这些企业退出园区。
摸清“僵尸企业”底数,逐企建立处置方案。为实现清退工作的精准性,全椒经开区大范围摸排核实园区企业实际情况,划分出四类“僵尸企业”,一是因资金困难停建半年以上难以续建的,二是企业建成后一年以上未投产的,三是企业投产后停产达半年以上的,四是债权复杂、企业倒闭的。
据统计,2015年以来,全椒经开区累计排查出32家“僵尸企业”,占地规模达2696.66亩,涉及银行贷款约3亿元。全椒经开区根据梳理筛查情况,实行“一企一策”,对摸排出的32家“僵尸企业”建立“户口档案”,详细标注项目特点、闲置原因、自身优势和招商意向,逐企建立盘活方案。
调研座谈了解到,全椒县处置的21家“僵尸企业”中,已有12家正式投产,其他9个项目正在建设。
坚持“盘活资源”招商,推进园区“腾笼换鸟”。全椒县以“腾笼换鸟”为核心思路,引进优质企业接手被“僵尸企业”长期占用的土地、资金、基础设施等社会资源,以项目对接的方式,实现资源盘活利用。
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牵线搭桥的作用,一方面,深入了解投资方投资需求,主动帮助投资方算好“经济账”和“时间账”,吸引项目入驻。多听、多谈、多走访,主动筛选有价值的投资信息,及时跟踪全力推进,推动实现项目落地、土地盘活。另一方面,引导部分企业自谋出路、主动对接优质招商项目,政府辅助做好企业资源评估,激活“休眠”土地和厂房。
全椒骨干企业亚士创能科技(滁州)有限公司是当地“腾笼换鸟”的成功典范。3年前,通过当地政府牵线搭桥,该公司收购了当地投资5亿建成但未投产的天盛重工叉车项目,以7000万元买下了190亩闲置土地和10万平方米的厂房。 亚士创能的副总经理蒋振伟介绍说,“如果到别的园区买新的土地,先期投入就需要一个亿,再加上建设厂房的时间和资金,估计得花上现在两倍多的成本。”全椒的这一做法,缩短了厂房建设周期的同时,更大幅度减少了公司的建设成本。
亚士创能科技(滁州)有限公司采用收购“僵尸企业”的方式落户全椒经开区,项目总投资15亿元。
截至目前,全椒县以腾笼换鸟的方式清退“僵尸企业”21家,新引进亚士创能、凯普瑞特等企业23家,盘活闲置土地1720.1亩,化解银行不良资产达1亿元以上。
防范化解风险,实现平稳清退
“僵尸企业”成因复杂,清退过程中涉及企业资产处置、债权债务关系处理等多方利益博弈,包括农民工欠薪、土地欠税、银行不良资产、甚至民间非法融资等诸多棘手问题。一旦处置不当,极易造成社会维稳问题和金融风险问题,影响地方经济发展。
全椒县以法治化和市场化为主,行政推动为辅,做好“僵尸企业”资产清算分配工作,协调组织银行、法院、税务、国土等多方力量,采取综合措施,强化风险防范化解,实现平稳清退。
清退程序法治化,明确资产分配优先权。老板欠下巨额债务跑路的“僵尸企业”,债权债务关系复杂,是清退过程中最易产生纠纷的类型。全椒县采取组织联合债权人起诉、再由法院进行资产拍卖分配的方式,积极稳步推动无主“僵尸企业”退出园区。
以维护社会稳定为首要原则,依法明确资产分配优先权:优先偿还工人工资,之后依次是税款、施工方工程款、银行贷款。起诉前明确告知债权人,并充分协调各方利益诉求。拍卖资产分配由法院依法执行,最大限度避免各类经济纠纷。
资产处置市场化,政策协同保障各方利益。“政府虽然没有直接收购能力,但是有好的项目。”全椒经开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戴学礼表示,清退“僵尸企业”过程中,政府主要扮演中间人的角色,协调各方利益,推动资产处置市场化。
全椒经开区管委会实行透明式办公,为园区内企业搭建服务平台。
优选投资企业,保障投资方利益。县政府在“僵尸企业”准备拍卖前,基本已做好投资项目对接,投资企业以市场评估价拍卖相应资产,所得款用于债权分配。
为尽快完成拍卖资产过户,缩短企业投产周期,县政府积极协调国土房产、税务、规划建设等部门,打通各项政策障碍,实现企业利益优先。
提供政策红利,维护银行利益。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银行通常是最大债权人,但分配权靠后,极易面临资产受损、财务坏账等问题。为得到银行的支持,全椒县委、县政府召开专题协调会,在存款、融资等方面予以相关银行政策倾斜,最大程度弥补银行在处置“僵尸企业”中的利益损失,降低金融风险。
搭建服务平台,全程跟踪化解矛盾纠纷。全椒经开区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全程跟踪协调项目盘活手续办理、矛盾纠纷调解,实现“早处置、早盘活”。同时推进实施“四送一服”干部联系企业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帮扶干部主动当好“联络员”“服务员”“灭火员”三种角色,推进“僵尸企业”项目处置。
“华明机械是一家农用机械生产企业,由于多年来未进入国家农用机械销售名录,生产成本太高,最终破产并欠下银行2200余万的贷款和近300万元的农民工工资。”据经开区管委会政策兑现办公室负责人陈国奇介绍,2016年上半年,在管委会协调下,法院依法拍卖华明机械的200亩土地和6万平方米厂房,有投资入驻意向的亨佰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3650万元的价格拍得其土地和房产,所拍资金偿还了农民工的欠薪和银行贷款。
引进亨佰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全椒县腾笼换鸟的又一成功案例。这是该公司生产的包装纸袋。
目前,全椒县处置的21家“僵尸企业”中已有12家正式投产,其他9个项目正在建设中。
新旧动能转换,园区转型升级
全国开发区在第一轮招商引资过程中,普遍抱有“装到篮子里都是菜”的粗放发展思维,导致资源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严重制约园区发展质量和效益。
全椒经济开发区在经历了粗放型发展周期后,明确产业规划布局,坚持以引进高新技术企业、高附加值企业及环境友好型企业为招商原则,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园区转型升级。“园区不是什么项目都可以上的,不能因为是处理‘僵尸企业’就降低标准。”据戴学礼介绍,全椒县在新一轮招商中坚持高标准、透明化原则,严格遵循政府决策程序,围绕产业规划明确招商定位。
这是亚士创能科技(滁州)有限公司的车间一角。
政策红利兑现,推动利用“新空间”。为推进新一轮招商与“僵尸企业”资源重新利用相结合,全椒县想方设法为企业落实、兑现相关优惠政策。
一方面,集中组织约谈原投资方,讲清闲置土地清理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利用闲置资产重组,对于园区内企业利用土地、厂房、设备等闲置资产成功重组的,其重组过程所缴纳的相关税费,全椒县财政给予全额奖励。另一方面,对于新入驻企业,能给到的扶持政策支持坚决不少,在不突破政策红线的前提下,灵活运用、“一事一议”,不千篇一律,着力引进“规模大、科技含量高、收益贡献大”的项目。
明确招商定位,实现空间利用最优化。全椒县在新一轮招商中,围绕产业规划布局,结合园区实际,明确四大招商定位。
围绕主导产业招商,延伸加粗产业链。全椒县过去机械制造业较为发达,近年来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确立了先进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的主导地位。坚持重点围绕两大产业进行产业链招商,做好延链、壮链、补链工作。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招商,培育优质项目。全椒县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企业敞开绿色通道,优先考虑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引领带动作用的优质项目。
依据产业园定位招商,尊重企业发展需求。充分考虑园区已有的产业布局,尊重已入驻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利益,做到对口招商。如食品产业园在清退“僵尸企业”后,考虑到食品企业在环保、卫生等方面的高要求,坚持只招食品类优质企业。
依据资源定位招商,实现效益最大化。在招商时考虑到“僵尸企业”原有土地、厂房、设备的兼用性,开展资源对口招商。如化工园“僵尸企业”按照化工生产需求投建,只能引进同类企业,以此实现资源再利用,降低企业投资成本。
全椒县在清退“僵尸企业”过程中,新引进23家企业,其中上市公司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预计全部达产达效后可实现年产值103.5亿元,税收5.9亿元。
调研走访企业,了解有关情况。
此外,调研也发现,全椒县在腾笼换鸟清退、盘活“僵尸企业”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尚无现行政策可循,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园区涉及产业、企业,各种利益复杂交织,其中存在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建议健全园区腾笼换鸟过程中的容错机制,完善土地清理及资产重组等实施办法,强化政策保障支持,给一线工作者吃下定心丸。(文/新华社记者 吴慧珺 中经社分析师 吴雪婷 摄影/调研组)
阅读:145
责任编辑:马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