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合肥市老工业区转型记

来源:新华社 2020-01-16 10:26:42

新华社合肥1月15日电 题: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合肥市城区老工业区转型记

新华社记者张紫赟 汪海月

在安徽省合肥市城区耸立的高楼之间,一群低层砖拱结构建筑显得尤为特别。步入其中,笔直的道路两侧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厂房坐落在大片草坪上,红砖灰瓦历经长年风吹日晒后有些斑驳。在刻满历史沧桑的建筑间,是各具特色的现代雕塑、洒满阳光的玻璃房,复古与现代在这里碰撞。

这片厂房历史悠久,在建国初期曾是窑厂,合肥市的第一块砖在此生产,后在1972年成立合肥柴油机厂,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在新世纪初陆续从事过纺织等行业后停止使用。

没有将废旧厂房推倒盖楼,合肥市以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创意相结合方向对其改造,起名为“合柴1972”,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特色,内部打造了家电博物馆、当代美术馆、创意集市等板块。

这种保护性改造在上海市建筑学会历史建筑保护专委会副秘书长付涌看来“很珍贵”。他说,厂房的砖拱构造形式来源于苏联,且厂房体量较大,现在已不常见。

自2019年10月2日开园以来,“合柴1972”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之一。人们来这里游玩、拍照、观展,感受历史印记。“高峰日期,日均人流量达到5万人次,火爆程度超出我们的预计。”“合柴1972”运营方、合肥滨投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晓宁说。

在安徽省,像这样由老厂房、老工业区改造的文化艺术区并不少见。安徽省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了一些承载着工业发展历史印记的文化载体。经安徽省经信厅对全省1980年前建成的厂房、车间、矿区等摸排,安徽省工业遗产包括明清时期的工业作坊、长江沿线造船厂等。其中,已有合肥钢铁厂、贵池茶厂等5家工业遗产被列入国家工业遗产目录。

正在召开的安徽省“两会”上,安徽省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把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近年一批安徽省老工业城区注重城市文化建设,将原先隐匿在城区的工业遗产、工业废弃资源,精心打造为文化艺术园区。

“这里以前是废弃破败的厂房,根本没人愿意进来。谁能想到,现在里面又能玩又能读书,有空我就过来溜达溜达。”在合肥长江180艺术街区的图书城内,54岁的邢昌树与放寒假的儿子正在一起阅读。

走进长江180艺术街区,随处可见机床、桁架等工业零部件。圆圆的球形水塔涂上彩绘被改造成星球跷跷板、龙门桁架被改成秋千、机械零部件被改装成十二生肖……曾经的工业区内,如今开设了篮球馆、电影院、汽车俱乐部等场所,已然成为居民的文化乐园。

(原题)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合肥市城区老工业区转型记

阅读:455

责任编辑:阮步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