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下的宣城之“变” 融入苏浙沪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2020-01-15 10:37:03

宣城市委宣传部供图

人民网合肥1月14日电(汪瑞华)近些年,宣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可以说收获良多,对于市委书记陶方启来说,亦是感触颇深,“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些感受,那就是‘变’。”

从传统的皖南小城,到加入“南京都市圈”、入列长三角城市群,继而成为G60科创走廊成员……宣城之变,折射出的是长三角一体化的不断深入。

过去,宣城处于长三角之外,属于边缘地带。

“随着近年来的融入实践,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宣城由‘圈外’变成了‘群内’,由‘边缘’变成了‘前沿’,由‘成员’变成了‘中心’,在长三角的战略地位更为凸显。”陶方启感慨道,如今,“我的长三角”在宣城百姓心里尤为亲切。

宣城是安徽省唯一一个同时与苏浙接壤的市,处于安徽“东进”的最前沿,沪苏浙产业“西移”的第一站。早在2001年撤地设市之初,宣城就开全省之先,率先作出“融入苏浙沪经济圈”决定。

不仅起了个大早,还赶上了早集。

过去宣城在对接融入中,基本上都是到沪苏浙上门学习,招商亦是如此。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沪苏浙城市主动来宣城交流增多了,走动频繁了,上海市松江区、南京市、湖州市等先后到宣城对接考察,真正把过去的“单向融入”变为“双向互动”。

令人振奋的是,沪苏浙企业、客商、游客更是纷至沓来,把宣城作为产业转移、休闲旅游的“首选地”,宣城在沪苏浙地区的影响力、知名度不断提升,其中,仅广德市的招商落户企业,就有九成来自长三角地区。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不断升温,区域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面对新机遇,产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协同创新,又如何迈向高质量发展?是宣城市考虑和思索的问题。

大创新大发展,小创新小发展,不创新难发展。在陶方启看来,“争当排头兵,不仅是一体化的排头兵,也是高质量的排头兵。”

在经济结构方面,近年来,宣城市产业集群集聚,块状经济逐步形成,企业在转移中转型升级,市场竞争力和内在质量不断增强,宣城新塘羽绒产业园、宣城经开区锂电新能源、广德PCB产业园等就是最好的佐证。

一隅观全局。随着融入步伐的加快,宣城市的干部观念作风也在变“优”。“这是最为宝贵的变化。”陶方启如是说,“在与沪苏浙对标对接中,我们的干部包括群众的思想观念、精神状态、作风效能都在潜移默化改变着,思发展、比进步的氛围更浓了,争一流、扛红旗的意识更强了,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劲头更足了。”

宣城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参与者,更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如今,长三角一体化逐渐升温,且“朋友圈”持续扩大,对于宣城来说,与长三角的距离越来越近,关系越走越亲,“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也将逐步成为现实。

(原题)长三角一体化下的宣城之“变”

阅读:685

责任编辑:阮步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