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携手长三角 打造现代农业新高地

来源:安徽日报 2019-12-19 10:55:16

繁盛的经济活动,消解高山流水带来的地理分隔,让更多区域融为一体。

“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文章做好,使之成为我国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 ”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正将35.8万平方公里的长三角融为密不可分的整体。

把握国家战略赋予的重大机遇,安徽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坚持上海龙头带动、联手苏浙、扬皖所长,全面加速融入,日益成为这个耀眼版图的有机部分。

融合,农业扮演重要角色。

隆冬时节,在有着中国“蔬菜之乡”称号的安徽和县,青椒在凌晨采收装运,中午就出现在上海阿姨吱吱作响的炒锅内。

这一寻常生活场景的背后,是一组不寻常的数据:现在,仅和县每年就为沪苏浙供应蔬菜60万吨。而整个安徽粮食和肉类、蔬菜、水果在长三角市场的比重分别达48%、21%、27%,全部鲜活农产品的销售额高达每年1200亿元。沪苏浙千家万户的“米袋子”“菜篮子”,与千里江淮的丰饶物产完美融合。

12月的第一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皖北和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大健康、医药产业、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及配套产业”,强调皖北要发挥粮食主产区综合优势,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扬皖所长,与沪苏浙实现农业结构互补互促,共同打造引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高地,是安徽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更是国家对安徽现代农业建设的新要求。

风从海上来,潮涌长三角。区域农业合作的绿色版图,正徐徐铺展!

“长三角一体化中安徽农业有优势、有基础,特别是绿色农产品生产优势明显”

——办好上海农交会,是扬皖所长,加强皖沪乃至长三角区域农业合作交流的桥梁和抓手

寒冬,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再好不过。

不管居住在上海徐家汇还是苏州金鸡湖畔,或者南京夫子庙的老街,你选购的母鸡都可能来自宣城。因为,大数据显示这里每年有1.5亿只家禽销往沪苏浙,占其年产量的70%以上。

10月16日,发迹于肥西的快餐品牌老乡鸡将全国战略发布会开到了上海,宣布进军这一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此前不久,中国烹饪协会发布“2018年度中国快餐70强榜单”显示,在全国拥有800家直营店的老乡鸡位列中式快餐第一。

巢湖,光明槐祥工贸公司每年约3万吨优质大米销往沪苏浙。在全省,三成左右的优质粮油初加工产品销往这里。在这个区域,安徽每年加工食品的销售额更是高达3000亿元。

这种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一台已举办20年且越来越红火的展会上体现得更为直观。

12月19日,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上海)即将开幕,这是它持续举办的第20个年头。到会上抢购安徽绿色优质农产品,是越来越多沪上阿姨们的“心头好”。农交会现场销售从2000年的百余万元到去年超过3000万元。 “今年有望突破4000万元。 ”主办方信心满满。

“舌尖上的交流”,用人间烟火味道诠释着皖沪优势互补、加快融合的宏大主题。

“长三角一体化中安徽农业有优势、有基础,特别是绿色农产品生产优势明显。 ”在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看来,安徽与沪苏浙开展农业合作乃天合之作,“安徽人均耕地分别是沪苏浙的10.9倍、1.4倍、2.3倍,农业品种资源丰富。而沪苏浙经济发达,对优质农产品有着巨大需求。 ”

这正是上海农交会广受追捧的深层原因。今年的交易会,安徽带去粮油、畜禽、水产、水果、茶叶、干货、手工艺等5000多种农产品。除了大批市民外,还有300多名上海市高校后勤机构、长三角地区农产品经销商等采购商现场采购。

“安徽与上海同属长三角成员,地缘相邻、经济相融、人文相亲,尤其是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沪皖两地农业交流合作迎来了新机遇,呈现出新的广阔前景。 ”卢仕仁说。

如今,安徽外销的三成粮食、六成畜禽产品、九成蔬菜和一半以上的茶叶,市场都在沪苏浙地区。

放眼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发挥好农产品主产区的独特优势,是安徽深度融入的重要着力点。而办好上海农交会,正是沟通和加强皖沪乃至长三角区域内农业合作交流的桥梁和抓手。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海农交会展期为四天,比往届增加一天。举办地点也从长宁区的上海市农展馆,转移到传统意义上的上海中心城区徐汇区的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展示展销总面积更达到往年的三倍。

顺应长三角一体化加速,区域深度协同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安徽优质绿色农产品正深入沪上千万居民的生活。

“交易会见证皖沪农业合作日趋深入,拓展了皖沪农业合作空间”

——上海农交会共签订投资和贸易项目2000多个,总金额近2200亿元,催化带动安徽农业升级发展

岁末年尾,太湖县兴牧公司迎来一年一度的重要销售时节。

“经过多年持续参加上海农交会,公司的系列冰鲜禽肉已经得到上海消费者认可。 ”公司负责人说,未来5年业务将覆盖整个长三角地区。

这样的企业,在安徽不胜枚举。王华,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参与了全部的20届交易会的筹备。 “20年来,交易会见证安徽农业企业由小到大、展品由粗到精、品牌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王华感慨地说。

王华介绍,安徽农产品从一开始仅限于大宗农产品的初级产品,到今天的粮食、食用油、山珍山货、茶叶、名酒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生活用品及工艺产品等十五大类,产品越来越新、种类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包装从当初的“提篮小卖”“麻袋包装”,到现在的花色繁多,越来越精美。

上海农交会汇集安徽各类优秀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和沪苏浙的投资商、采购商,展示安徽农业产业化的新成果、新技术、新信息,构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农户、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促进了安徽现代农业发展。

“交易会还见证皖沪农业合作的日趋深入,拓展了皖沪农业合作空间。 ”王华说。

在郎溪白茅岭,上海光明集团投资的上海市白茅岭农场有限公司,是皖沪跨区农业合作新模式,目前公司已经打造了蓝莓特色小镇、生态茶叶公园和绿色康养基地。

通过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政策说明会、现场对接和洽谈等形式,交易会宣传安徽农业资源优势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收和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投资贸易金额由第一届的80多亿元,到第十九届达到200多亿元。前十九届上海农交会共签订投资和贸易项目2000多个,总金额近2200亿元。

鱼米之乡巢湖,坐落着一家年加工能力达20万吨的米厂——安徽光明槐祥工贸公司,它由上海光明食品集团并购安徽槐祥公司而成,形成了优势资源的强强联手。 “光明看重槐祥的区位和资源优势,而槐祥则受益于光明在上海的品牌和销售渠道,以及更高水平的企业管理和科研能力。 ”公司负责人介绍,通过皖沪两地农业的战略合作,光明槐祥工贸集团尽享品牌、渠道、资源、技术和市场优势,对提升皖沪两地米业的产业能级和市场辐射力,打造全国米业的知名品牌具有重大意义。

目前,安徽在上海注册、主要从事农产品贸易的公司已发展到600多家,年销售额550多亿元;上海在安徽投资从事农业生产、加工和贸易的企业和经营者达400多家,实际到位资金近100亿元。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皖沪农业在协作融合中同频共进。

“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是扬皖所长的具体行动”

——谋划优势基地布局,发展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打造长三角绿色有机“大粮仓”“大菜园”“大果园”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安徽出台的《安徽省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行动计划》,均明确要求安徽“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为何有这样的要求?

认真研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合作”“互动”等词汇高频出现,要求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要“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协调发展格局”。

安徽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是13个粮食主产省和6个粮食净调出省份之一,也是重要的畜牧大省和水产养殖大省,茶叶、水果、烟草、中药材等特色农业、高效农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主要农产品生产在长三角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卢仕仁表示:“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是扬皖所长的具体行动。 ”

就在刚过去不久的10月,安徽省党政代表团赴沪苏浙考察对接期间,与相关省市签订了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联盟协议和纪要。 “发挥安徽绿色农产品资源优势,在皖建立一批规模大、品牌响的供沪浙绿色农产品基地。 ”在与上海市、浙江省签署的框架协议中这样写道。 11月22日,沪苏浙皖农业农村部门在杭州共同签署了长三角地区农产品产销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加快推进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省主要领导对基地建设专门作出批示,分管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安徽加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实施意见。

我省加强谋划,在全省农业县区开展“一县一业”创建,启动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预申报工作。 11月9日在宣城召开的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现场会提出,以农业园区建设为基础,加快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扬资源之长,建好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大基地”。卢仕仁介绍,我省正谋划依托资源优势,优化农业布局,高起点建设一批农产品基地。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互认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防控合作,打造长三角绿色有机“大粮仓”“大菜园”“大果园”,巩固和发展安徽农产品在长三角的优势地位。

扬产业之长,打造长三角优质农产品加工“集聚区”。我省将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工程,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深度对接沪苏浙人才、技术、资本等先进要素,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长三角食品加工业高地。

据了解,我省将以芜湖繁昌、马鞍山当涂、滁州琅琊、宣城宁国、阜阳颍东、淮北百善等为重点,发展一批食品加工基地。加快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提升加工技术创新能力。鼓励本土大型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引进一批沪苏浙食品加工知名企业来皖投资兴业,成立现代食品加工产业联盟,发展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12月19日,上海农交会上,“长三角地区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联盟”将揭牌成立。联盟将聚焦“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主题,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开展合作交流,建立共有共享、互融互通、协同发展机制,致力于推动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促进长三角地区绿色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发展。

“高速交通拉近了我们与沪苏浙的时空距离,是发展休闲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良机”

——携手沪苏浙打造现代农业新高地,促进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

融合,不仅仅在舌尖上。让我们的目光离开餐桌,投向山川秀丽、人文积蕴深厚的皖南。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秋天,泾县桃花潭每个周末都会迎来一批批杭州游客;在绩溪县扬溪镇丛山村笆篱山村民组,不时可见研学的上海学子,村里颇具皖南风情的民宿,投资人也来自上海。 “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拉近了我们与沪苏浙的时空距离,是发展休闲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良机。 ”绩溪县副县长汪逸高兴地说。霜染红叶满山斑斓,塔川秋色沉醉了一批批沪苏浙的游客;旁边不远的卢村,农家乐里客人欢笑一堂,一张口往往是吴侬软语。

安徽是农业大省,不仅仅农业比重大,更重要的是农村人口多。融入长三角,不仅仅是农产品的单向流动,更是“三农”领域的全面对接与合作。而找到融入的着力点,扬皖所长,寻求与沪苏浙地区的农业结构互补互促、生态环境共建共享、市场体系互联互通、要素配置对接对流,推动与沪苏浙共同打造引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高地,是加快乡村振兴的重大机遇。

“十九大以来,上海及华东地区的工商业和大型农业企业,积极响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安徽的农业资源、农业文化、农业基础兴趣巨大。安徽的产业园区、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类项目成为吸引投资的新热点。 ”卢仕仁说,这些项目的投资和落地,将会对我省农产品营销、仓储、物流、配送等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聚集要素资源。

休闲农业的合作是新亮点。沪苏浙对乡村休闲旅游的需求在迅速增长,且前景广阔。而我省山清水秀、农耕文化丰富,发展休闲农业具有先天优势,可以带动安徽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据了解,今年的上海农交会将举办乡村旅游专场推介活动。会上,安徽3家全国休闲农业和旅游示范县和3个有影响力的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将重点推介当地精品农业休闲旅游路线和景点。省休闲农业协会和上海市农业旅游经济协会也将在交易会期间签订框架协议,共同推进皖沪两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扬生态之长,安徽致力于打造长三角休闲养生旅游“后花园”。

卢仕仁介绍,我省将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大别山自然生态旅游区和皖北历史文化旅游区为重点,挖掘农耕文化和红色旅游资源,联手沪苏浙建设一批精品旅游线路(点),努力打造成长三角居民休闲养生旅游的首选目的地。

扬创新之长,打造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区”。

依托G60科创走廊建设,我省将大力推进与沪苏浙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跨区联合,组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推动重大共性技术联合攻关、重要科研设施设备共享共用。以中联重工为龙头,加快先进农机装备研发生产。以荃银高科、丰乐种业为引领,将合肥打造成“种业之都”。组织实施农业人才联合培训计划,促进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积极抢占5G在农业互联网建设等方面应用的制高点。

扬区位之长,打造长三角农产品电商物流“集散地”。

我省将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快完善冷链物流、直销配送体系,高起点打造一批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共建长三角三小时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建立产销信息会商机制,形成区域一体化的产销模式,推动组建农产品产供销联盟。(史力)

(原题)携手打造现代农业新高地 ——写在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上海)开幕之际

阅读:58

责任编辑:李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