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2019 奔向2020】共建共享绿色江淮美好家园
来源:安徽日报 2019-12-19 09:59:32
拍颍上县五里湖生态湿地公园。记者 范柏文/摄
今年1月至11月,全省PM2.5和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44微克/立方米、72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4.3%和1.4%;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78.1%,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
长江安徽段生态体系质量和稳定性逐步提升。今年1月至11月,我省长江流域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84.7%,好于年度考核目标4.7个百分点,是近年来最好水平。
“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印发“23+N”问题1303个。截至目前,1156个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完成整改,占问题总数的88.7%。
今年以来,我省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的方向标,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深化“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推深做实河(湖)长制、林长制、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等,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同向发力,厚植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共建共享绿色江淮美好家园,让绿水成为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源头活水”,青山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幸福靠山”。
共建共享绿色江淮美好家园,要提高政治站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 “四个一”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保护就是绿色发展的理念,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算大账、算长远账,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
共建共享绿色江淮美好家园,要推动绿色发展。生态必须优先,这是“红线”和第一位要求;发展必须绿色,这是“底线”和最根本出路。绿色发展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推动绿色发展,就要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改变过多依赖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模式,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全链条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立足山水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美好的禀赋,把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共建共享绿色江淮美好家园,要强化系统治理。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系统治理要做好保护修复的“加法”和污染防治的“减法”。在做“加法”上,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增强环境治理的针对性、系统性、长效性。做“减法”上,要突出问题导向,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化专项行动,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全民参与“绿色+”时代已经到来,我们要积极践行绿色理念,做生态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建设者、监督者和受益者,共建共享“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绿色江淮美好家园。(夏胜为)
“龙须沟”变景观河
位于马鞍山慈湖高新区西南部的昭明沟自东向西,经慈湖河汇入长江。虽然只有1.3公里,汇水面积不过2.8平方公里,但地处工业园区,流经区域多为工业企业,水环境问题曾一度突出。记者近日现场探访,发现原来的臭水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水清岸绿、生机盎然的河道景观。
“以前这里就是一条臭水沟,两侧不但没有什么绿植,还有许多垃圾,每次路过都会闻到一股异味。 ”经常路过昭明沟的陈女士对过去脏乱差的河道印象深刻,对整治后的环境变化大加赞赏。站在昭明沟中段的小桥上,记者看到,小河水质清澈,河岸干干净净,两岸堤坡种上了大片的美人蕉等绿植。河道一侧岸上,曾经的废弃厂房已被拆除,改造成栽满绿植的游园。
昭明沟的变化得益于今年以来当地政府的大力整治。据慈湖高新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王平介绍,今年以来,马鞍山市坚持“源头治水、系统治水、流域治水”原则,对昭明沟等水系进行综合整治。该市对汇水区内40余家企业进行排查,摸清企业雨污混接、错接点位11处,全面查清沿河排口58处并进行溯源排查,封堵不必要的排口,对重点涉水企业建设雨水在线监控设施。同时,新建或改造市政雨污水管网10公里,并完成河道清淤12000立方米,实施驳岸生态化改造、构建河道生态系统,建设实施沿河绿化带。
“河道中引进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水下安装了曝气管,有效防腐臭,两岸的混凝土硬化边坡改造成了绿草茵茵的生态边坡,对雨水有过滤作用。 ”王平介绍说,为保持整治效果,实现长效管护目标,还安排专门的保洁人员,负责清理河道漂浮物和两侧垃圾、养护绿植等。今年7月整治完毕后,昭明沟排涝能力达到30年一遇,两岸景观大幅提升,河道水质改善明显且持续稳定。原来的臭水沟成了景观河,成为工业园区的治水案例。( 贾克帅)
“只栽不砍”绿生金
12月12日上午,冬日暖阳,穿行在宣城市宣州区黄渡乡峄山省级森林公园的林间小道,空气清新,绿树成荫,各种珍稀苗木触目皆是,耳畔鸟声啁啾,令人心旷神怡。 “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山野岭,十多年来,我们‘只栽不砍’,坚持植树护绿、生态发展,目前已发展成面积近万亩,栽种各类树种2000多种、500多万株的省级森林公园。 ”公园负责人赵平告诉记者。
今年57岁的赵平自小就有“绿色梦”,2003年他开始承包村集体249亩荒山植树造林,之后陆续流转林地栽树添绿、精心护养,逐步形成近万亩的森林公园和林业生态示范区,建成观花特色的园中园、乔木特色体验区和珍稀树种保护区,被誉为省内“最袖珍型森林公园”,2015年7月获批全省首家民营省级森林公园。“我们依托林长制改革,在护绿增绿的基础上,合理‘用绿’,利用‘森林+科普’‘森林+运动休闲’等模式发展森林旅游。 ”赵平说。
2017年当地推行林长制以来,该森林公园发展开始提速。赵平告诉记者,当地政府和各级林长深入调研森林公园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先后协调各部门共同出资600多万元建设入园柏油马路,建设了绿色停车场,并成立了森林公园消防中队。森林公园抓住机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成功举办自行车、山地长跑等各类赛事35次,累计参赛人数1.2万人次,每年吸引5万人次的中小学生前来参观、研学游,森林公园也成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据宣州区林长办专职副主任吴蒙介绍,该区在推进林长制工作中,全面建立区乡村三级林长体系,在扎实开展“增绿增效”绿化提升行动的基础上,培育以苗木花卉种植、林副产品加工、森林旅游等为主的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家,各类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千余户,建立5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和5个森林旅游观光点。 “只栽不砍”绿生金。今年以来,全区实现林业总产值98.46亿元。(张敬波)
退捕退耕护碧水
“明年1月1日起,县里将对新安江及主要支流实行全年禁捕,今年底所有渔民都要退捕上岸。 ”凌翔说,这些天他与妻子合计,准备利用眼下的晴好天气,把退捕的补偿资金投入到农家乐项目,改善设施扩大接待规模。
36岁的凌翔是新安江畔的歙县武阳乡正口村渔民,一直靠养鱼捕鱼为生。他家里原来有1600多平方米的网箱,一年养鱼收入起码有5万元。 2011年,国家实施新安江生态保护,流域内的网箱全部退养,凌翔的主业也由养鱼改为捕鱼。凌翔头脑活络,除渔汛期下河捕鱼外,还在网上销售菊花、茶叶等当地土特产,年收入与网箱退养前基本相当。 2017年,凌翔从当地越来越红火的乡村旅游中发现了商机,用网箱退养的补偿款,在乡政府所在地的武阳村开了一家农家乐,平时自己捕鱼、妻子开店,全家一年收入有8万多元。
“从退养到退捕,从水上到岸上,虽然不太适应,但保护好新安江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我们都能理解并支持。 ”凌翔说,党和政府特别关心渔民上岸后的生产生活,不仅有补偿资金和过渡期生活补助,还通过办理养老保险、就业安置、产业帮扶等方式,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
在武阳乡一处叫“潭头”的地方,沿新安江支流大洲源河岸边有一块约40亩的河道滩涂地,已初步完成土地清表。武阳乡政府的同志告诉记者,以前这里种植油菜、蔬菜、茶桑等农作物,如今已规划建设生态景观湿地,将种植黑麦草、芦苇、荷花等植物,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态节点。
据歙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今年9月,县里启动了新安江108米回水线下低洼易淹区退耕还林还湿,修复岸线生态,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并将退耕地监管纳入河长制及生态巡护员工作职责。截至12月14日,歙县沿江乡镇1564户持证渔民退捕率达98.2%,新安江108米回水线线下低洼易淹区的3101亩耕地实现全部休耕,种草植树、建设生态湿地等工作正在加快推进。歙县新安江沿线乡镇的退捕退耕一次性补偿资金逾1.2亿元。(吴江海)
烘药用上新能源
近日,记者在亳州市谯城区牛集镇宋老家村看到,村民冯万劲正在查看自家烘烤的中药材丹参。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烘药过程中没有产生烟气。
冯万劲说,他家今年种了10亩中药材,包括丹参、玄参、白术等,到了秋季,需要把收获的中药材烘干,然后再出售。往年烘药时用的燃料都是煤炭,烘药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气。如果各家烘房一起烘药的话,整个村子就会“烟雾缭绕”。
“以前使用煤时,不仅烟气大,夜里还要起来加几次煤。今年用上了天然气,安装了自动控温设备,只需设定好温度就行了,而且烘烤出的药材质量也更好。 ”冯万劲说。
据牛集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站站长怀伟介绍,亳州是中药材之乡,每到秋冬季,农户就会大量烘烤中药材。使用煤炭烘烤时,会直接向空气中排放有害烟气。如果排放到密闭的烘房内,还容易引起煤气中毒。为做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市、区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农户使用新式炕和清洁能源烘烤中药材。
今年入秋以来,镇环保站工作人员走村入户反复宣传,引导村民使用新式炕和清洁能源,并协调安装天然气。目前,全镇已有80多座烘房使用了天然气,下一步将全面推广使用。
“我就住在烘房附近,以前每到秋冬季烟气熏人,现在不烧煤就没有烟了,空气好多了! ”83岁的村民张殿臣高兴地说。(夏胜为 汝平)
(原题)【点赞2019 奔向2020】共建共享绿色江淮美好家园
阅读:24
责任编辑:李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