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发力供给端 抢占创新型产业和智慧经济发展制高点

来源:安徽日报 2019-09-24 08:49:16

(原题)发力供给端 抢占制高点

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新供给引领需求发展,为经济持续增长培育新动力、打造新引擎。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在“破”“立”“降”上下功夫,不断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深入,抢占创新型产业和智慧经济发展制高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巩固“去降补”成果,增强发展协调性

9月1日,亚洲单体最大的炼焦煤选煤厂——淮南矿业集团潘集选煤厂建成并顺利进入联合试运转阶段,标志着淮南矿业集团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取得了重大成果。项目投产后,将对该集团优化产品结构、提高盈利能力、提升内部发展质量发挥重要作用。据介绍,潘集选煤厂计划投资15.2亿元,建设规模为年入选原煤1200万吨,洗水实现闭路循环,设备全部实现自动化操作,选煤工艺、设备国内一流、国际领先。

淮南矿业集团是中国企业500强和我省重点企业之一,全国14个亿吨级煤炭基地和6个大型煤电基地之一。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改革始终贯穿淮南矿业成长历程。 “面向未来,企业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坚定不移沿着煤、电、气三大能源主业的产业链、服务链、价值链发展,合理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强化产业协同,全面提升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打造现代大型综合能源服务集团,为保障安徽能源安全高效供给发挥主力军作用。”淮南矿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孔祥喜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围绕调结构推进去产能,围绕稳市场推进去库存,围绕防风险推进去杠杆,围绕提效益推进降成本,围绕增后劲推进补短板,夯实经济稳定增长的根基,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面对无效供给过多、有效供给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局面,必须果断推进去产能,为经济转型升级清除羁绊。近年来,我省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统筹做优增量和调整存量,深入抓好煤炭、钢铁等重点行业、企业去产能脱困发展,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引导过剩产能在供给侧减量,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和破产清算等方式,实现市场出清。 2018年,退出煤炭产能690万吨,压减生铁产能100万吨、粗钢产能128万吨,“十三五”钢铁去产能任务提前完成,分流安置职工13921人。有序处置省属“僵尸企业”58户。“今年以来,我省积极推进煤炭去产能,今年计划退出的朔里煤矿全部工作面已结束回采,预计10月底前将完成矿井封闭工作。 ”省发展改革委综合处负责人陶宗华表示。

只有成本降下来,实体经济才能保持持久旺盛的生命力。我省注重降低税费与深化改革互动,扎实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以“组合拳”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税费负担、财务成本、用能用地成本和物流成本。 “我省以更大力度降成本,公布实行政府定价的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收费清单,收费项目总数由2017年67项减少到目前的36项,减幅为46%。实施输配电价改革,今年以来,两次降低我省工商业单一制用电价格。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发展先进制造业,走出“科创+产业”发展路子

9月20日至23日,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合肥举办。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顶级盛会,此次大会聚焦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突出“国家级、世界性、制造业”的定位,充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安徽特色”等元素。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重点。近年来,安徽以制造强省建设行动方案为指引,加快布局先进制造业发展,先后出台制造强省、三重一创、技工大省等9个“政策10条”,分行业进行规划布局。大力实施工业强基、高端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精品制造、服务型制造“1+5”重大工程,培育形成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并在区块链、人工智能、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虚拟现实、量子通信等新兴产业谋篇布局,抢占产业发展先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着力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文章,大力培育以京东方、科大讯飞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产值突破40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进入全国前10。目前,我省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基地,贡献了全球20%的智能手机液晶屏、30%的平板电脑显示屏,工业机器人产量位居全国前列,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球1/10。“安徽正在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大力培育人工智能+芯片产业,加快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安徽工业加快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省经信厅有关人士表示。

“今年以来,我省大力推动制造强省建设。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编制发布2019年投资导向计划。推进精品制造工程,发布2019年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导向计划1716项。大力开展‘皖企登云’,推动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和深度应用,3000家企业与云资源深度对接。”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创新是先进制造业的主引擎,也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我省不断探索和实践具有安徽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大步踏 入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的新时代。通过加强安徽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基地、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及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基本建成覆盖各领域、各产业的创新平台体系。“今年前7个月,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87件,吸纳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30.5%。”省发展改革委创新改革处处长方秀说。

畅通经济微循环,持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9月16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自动语音转换与翻译独家供应商发布会在北京举行,科大讯飞入选官方自动语音转换与翻译独家供应商。 “科大讯飞将为北京冬奥会提供技术支持,通过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机器翻译等产品和服务,创造良好沟通环境、减少重复性劳动、提高赛会保障服务效率,在冬奥会赛场内外实现人与人、人与机器之间语言交互无障碍。 ”北京冬奥组委技术部部长喻红表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把加快发展智慧经济摆在重要位置,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体系构建工程,加快发展智能芯片、智能终端等制造业,大力培育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创意、移动传播等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抓住关键点,在优化现有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上下功夫,在优化现有供给结构、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在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供新产品新服务上下功夫,持续增强发展效益和效率。

“为了畅通经济微循环,我省积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改善城市消费环境,完善促进消费政策,推动合肥等有条件的地方出台促进汽车、家电消费的财政政策,启动新一轮‘安徽特色商业街区’评定,扩大中高端消费供给。”省发展改革委就业消费处处长陈磊说。同时,优化农村消费环境,积极引导推进农村电商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优质农产品供给,加强农村电商主体和品牌培育,推广农村电商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今年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9%,高于全国2.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3位、中部第2位。为了增强微观主体的活力,我省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不断完善“一网一门一次”政务服务模式,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皖事通”合肥应用,目前770项便民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扎实开展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持续开展“三比一增”专项行动,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今年以来共组织各级干部深入13.6万家企业,开展1.1万场次政策宣讲。

挖精煤 拓市场

日前,记者来到淮南市潘集选煤厂生产指挥中心,只见24块屏幕正在实时播放各节点工作情况。潘集选煤厂负责人告诉记者,待智能控制系统建好后,屏幕会自动播放有问题的环节画面,有助于更加快捷地排除故障。

2018年3月,亚洲单体最大的炼焦煤选煤厂——潘集选煤厂建成投产,设计年原煤洗选能力1200万吨。炼焦煤和动力煤的洗选成本相当,但洗选后的炼焦煤每吨溢价达200元左右,效益显著。

2016年以来,淮南矿业作出“李嘴孜、谢一、新庄孜、潘一”四对矿井退出的决定,在淮南本地完成1420万吨去产能任务。同时,调整经营管理模式,一方面推进生产方式转变,另一方面大力实施精煤战略。记者采访中了解到,相关部门每天都要召开“碰头会”,根据各工作面不同煤种产量及炼焦煤实时价格,确定当天炼焦煤洗选量。 “去产能”的过程中,这家企业还平稳分流安置了3万多名职工。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政策的公平,淮南矿业坚持在全集团范围内实行统一的员工离岗退养政策,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效果显著。

回顾过往,淮南矿业改革动作不断。 1998年淮南矿务局改制,更名为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由工厂制向公司制的转变;进入新世纪以后,淮南矿业提出了“办大矿、办大电、做资本”战略,成为全国14个亿吨级煤炭基地、6个大型煤电基地之一。

去年11月,淮南矿业集团煤业分公司成立,专门负责淮南本土煤矿、专业化公司等安全生产运营管理。 “我们紧紧围绕‘确保安全、增加效益、提高效率、激发活力’的工作要求,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今年1月到8月,岩巷单进96.9米,煤巷单进233.8米,钻机综合台效3055米,比前三年分别提高12.6米、32.8米、220米,超额完成预算利润指标,专业化运营管控平台优势彰显。 ”淮南矿业集团煤业分公司副总经理刘忠东说。

建高铁 畅动脉

9月6日,随着桐城市龙眠河特大桥底座板顺利浇筑,合安铁路HAZQ-4标二分部底座板施工全部完成;9月10日,合肥南至肥西联络线跨合武铁路100米连续梁成功转体……备受瞩目的合安高铁在国庆前捷报频传。

铁路关系到国计民生,建设高铁是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重要一环。省投资集团旗下的合安高铁股份有限公司不断攻克技术难关,确保铁路按期建成。跨合武铁路桥是合安高铁全线跨度最大、吨位最大的转体梁施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连续梁转体的技术运用,扩大了桥梁建设的地域范围,实现了一种新的建桥思路——将桥梁从跨中分成两个半跨,半跨结构在偏离轴线位置施工,成型后通过转动体系将两个半跨结构同时旋转到位,在跨中合龙。 ”

合安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铁路网规划京港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处处长王尚改看来,这条铁路将成为联通皖西南与合肥经济圈的大动脉,是助力大别山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之举。

补短板,需要重实干,也需要重创新。合安高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刷新我省自主建设铁路的新高度。首创绘制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流程图;构建涵盖工期进度、投资控制、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环境保护、廉政建设、技术管理、资源配置和文明工地等“十位一体”管理理念;全线推广悬臂浇筑连续梁钢筋精准定位工艺、锚垫板定位工艺、预应力管道定位工艺等新技术新工艺,为打造精品铁路工程夯实基础……

“这条铁路也是一个重大的民生工程。 ”合安高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伟鸷说,铁路自新合肥西站引出,经肥西、舒城、庐江、桐城、怀宁等市县,终至新安庆西站,正线全长162公里,规划运输能力5000万人/年,预计2020年建成通车。建成后,安庆到合肥车程将缩短至40分钟左右。

新功能 更贴心

电视、冰箱和洗衣机,是现代居家离不开的“三大件”,在过去,却是衡量家庭生活水平的“大件儿”。今年50多岁的合肥市民毛陵生回忆说:“家里最早的一台冰箱是80年代末买的单开门小冰箱,那时候还算是个稀罕物,不仅贵,还得凭票购买。直到2000年左右,基本上家家户户都用上冰箱了,我家也换了一个双开门的大冰箱,冷冻冷藏分开,容量也大了。 ”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消费者的需求在不断变化着。 “比起以前,现在市面上的冰箱种类更多了,连功能也比以前强大了不少。 ”2014年,毛陵生家又换了新冰箱,他告诉记者,这个冰箱最令他满意的地方是设计人性化,“冷藏区里多了一个低温层,可以放当天要吃的肉菜。 ”

美好生活离不开有效的市场供给。从满足基础的保鲜功能,到实现精细化的多温区独立精准控温,作为家电“三大件”之一的冰箱越来越“懂”消费者了。

在合肥蜀山区的美菱电器厂的产品展示中心,陈列着美菱投产至今生产的所有冰箱。其中,入口左侧处一台陈旧的绿皮单开门小冰箱格外显眼。美菱产品开发中心负责人黄胜华介绍:“这是1984年美菱生产的第一台冰箱,大约只有180L的容量,最低温度只能达到零下12摄氏度,连冰淇淋都冻不硬。 ”

而在展厅右侧,几台“庞然大物”几乎是绿皮小冰箱的两倍大。 “你别看冰箱大,同等情况下耗电量跟当年的绿皮冰箱差不多。 ”黄胜华说,这是今年2月刚刚推出的全面薄冰箱系列,最大容量达到680L,无论是机身、箱体还是门体,都比上一代更薄了,较常规冰箱容积率增加20%、减少占地38%,“正常的冰箱放置时,都要为打开冰箱门预留一定的空间,而这一款可以嵌入在橱柜当中,两侧门体完全打开也不会抵到柜门,让消费者能有效利用房屋空间。 ”

长效保鲜、杀菌、无霜、语音交互……走在产品展示中心,大大小小的冰箱看似相同,“骨子”里却是不断提升的技术。 “以前人们考虑的是买不买得到的问题,而现在是货比三家,要找最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 ”黄胜华坦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对家电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冰箱最核心的功能是保鲜,这也是消费者最关注的核心功能,我们几年前推出的搭载水分子激活保鲜技术的M鲜生冰箱,直击消费者痛点,克服了传统冰箱保鲜时间短、解冻血水多、袋装保鲜差等难题,市场反响很不错。 ”

瞄准新的消费需求,紧盯消费升级趋势,从消费需求端来调整产品供应,冰箱的变化折射的是市场供给的不断优化。 “作为家电企业,我们会继续用新技术提升产品品质,在供给侧改革下,满足大众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和品质消费的美好愿望。 ”黄胜华说。

阅读:17

责任编辑:阮步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