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树立“好人”精神典型 擦亮城市“厚德”名片
来源:新华丝路安徽频道 2019-09-02 12:11:45
(原题)安徽亳州打造“好人”精神典型经验探究
新华丝路合肥9月2日电(孙远)亳州是老庄故里、道德之乡,“亳州好人”不断涌现并形成规模效应,展现了“厚德亳州”的良好形象和文化内涵。近年来,亳州市充分发挥“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类好人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引领全社会“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道德风尚。亳州市严格程序,创建“好人”科学推评体系;多措并举,健全帮扶礼遇长效机制;强化宣传,营造崇德向善社会氛围,让“亳州好人”立得住、学得了、影响好。
2018年度,亳州市共有1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连续三年保持上榜“中国好人”人数安徽省第一。
“五推”“五评” 构建“好人”推评网络体系
“亳州好人”选树工作一直走在全省前列,这与建立一支敢于战斗、善打硬仗的队伍密不可分。近年来,亳州市积极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不断完善“中国好人”推报工作机制,将好人事迹的宣传、好人好事的挖掘纳入文明县城(城区)、文明单位考评范围中,将好人宣传、选树列入常态化工作。
严格程序夯实好人评选基础。为构建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亳州市建立了自然村(居民小区)、行政村(社区)、乡镇(街道)、县(区)、市五级选树网络,工作效能有效提升。
2013年4月,亳州市印发《关于开展亳州市“五级好人”评选活动的通知》,正式启动“五级好人”评选活动,即:“小区(自然村)好人”“社区(行政村)好人”“街道(乡镇)好人”“县(区)级好人”和“亳州好人”。
“亳州好人”评选严格执行“五推荐、五评选”程序逐月进行:“五推荐”,即居民(村民)、小区管委会(自然村村组)、社区居委会(行政村村委会)、街道(乡镇)和县区文明委分别向上一级好人评审委员会推荐好人候选人;“五评选”,即小区管委会(自然村村组)、社区居委会(行政村村委会)、街道(乡镇)、县区文明委和市文明委分别在所辖区范围内开展好人评选活动。经逐级推荐后,由各县区初步筛选并确定5名候选人(每月)报送至市文明办。
评审投票确保好人评选公正性。亳州市文明办先后印发《关于对亳州市“五级好人”评选活动的补充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身边好人推荐评选的通知》《关于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推荐评选活动的补充通知》等文件,规定市级评选活动每月开展一次。
为保证好人评选过程的公平公正,由市文明委成员单位、道德楷模、“两代表一委员”、基层党务工作者和新闻媒体代表组成、成立评审委员会,在每次各县区上报的20名候选人中投票产生5名“亳州好人”。
实地走访核查好人好事真实性。5名“亳州好人”候选人名单拟确定后,由市文明办按属地原则分别发至县区或市直单位,由其派专人到“好人”所在单位、所属村(社区)、楼栋等地对其事迹进行实地走访、调查核实。公务人员或事业单位人员需征求纪委等部门意见,从事经济活动人员同时需征求工商、税务部门意见。
走访核实后,由推荐县区或市直单位出具书面推荐报告,县区文明办主任或市直单位负责人以及单位所派调查人员签字并盖单位公章报送市文明办,市文明办根据调查核实结果确定“亳州好人”名单,并最终张榜公布。
“五推荐”、“五评选”程序的严格执行,构建起了严密的推评网络体系,夯实了好人评选的群众基础,确保了好人评选过程的公平公正,做到令群众心服、信服,同时,最大范围、最大程度地传播了社会正能量。以此为基础,亳州市积极遴选、推荐“亳州好人”参评“中国好人”“安徽好人”。
截至目前,亳州市累计评选出“亳州好人”408人(2019年35人),127人荣获“安徽好人”及提名奖称号(2019年6人),157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019年7组12人)。2016年至2018年度分别有13人、14人、1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人数均位居全省首位,形成了起点高、创新多、发动广、数量大、待遇好的鲜明特色。
帮扶礼遇 营造好人好报社会风尚
礼遇帮扶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导向,是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社会氛围的创新方式。亳州市采取多项措施礼遇好人,在全社会形成了“让有德者有得,好人有好报”的社会共识,有力地引导着群众见贤思齐、争当模范、争做好人。
深厚底蕴孕育“厚德”精神。商汤王“桑林祈雨”、华佗“悬壶济世”、柳下惠“坐怀不乱”……亳州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历经3700多年的传承发展,逐渐形成“厚德、务实、创新、奋进”的亳州精神,如今频频出现在“中国好人榜”上的亳州面孔,正是“厚德”亳州文化积淀的真实写照。
一座城市精神的形成,离不开好人精神的传递;一座城市文明的生长,离不开市民素质的提升。十余年来,亳州身边好人培育选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多措并举,强势推进,成为亳州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缩影,更是成为“厚德亳州”精神文明建设的金字品牌。
礼遇好人托起文明新高度。2015年12月,亳州市委、市政府印发《亳州市礼遇、帮扶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实施意见》,规定“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称号的,分别奖励10万元、8万元;获得全省道德模范(含特别奖)、全省道德模范提名奖称号的,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获得全市道德模范、全市道德模范提名奖称号的,分别奖励2万元、1万元;获得‘中国好人’称号的,奖励3万元;获得‘安徽好人’、安徽好人提名奖称号的分别奖励2万元、1万元;获得‘亳州好人’称号的奖励5000元”。据统计,截至2019年7月,亳州市本级发放好人奖励金达814万元,各县区累计逾千万元。
为进一步保证“有德者有得”的理念落到实处,2018年4月,亳州市印发《关于礼遇帮扶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补充通知》,广泛动员社会各界,采取奖励、捐助等方式关爱道德楷模和身边好人,在重大活动、参观游览、公共交通、医疗保障、社会尊崇、劳动就业、子女就学及住房保障等八个方面对好人进行帮扶礼遇。
调研了解到,亳州市文明办先后帮助赵玉富、程英、闫良军、闫龙泉、常和广、杨爱平、刘勇、李小栓等一批身边好人和道德模范解决了住房、子女教育、创业就业及大病捐助等困难;并积极协调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推行“道德信贷”,同等条件下优先授信和用信、优选贷款方式、优惠贷款利率、优化贷款程序,让好人踏实干事创业,截至目前,已授信超1.1亿元。
为充分发挥他们引领社会正气、弘扬正能量的作用,亳州市积极推荐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党代表,给予各级好人崇高的社会、政治礼遇。目前,全市已有各级“好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党代表36名(其中4名“中国好人”为省人大代表),“好人”村干部23名。让“好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生活上有资助、精神上有鼓励、政治上有待遇、社会上有地位,扩大了好人示范影响力。
凝聚人心塑造亳州之“魂”。当凡人善举已成寻常之事,文明才会有扎根的土壤,才会有不断生长的希望。亳州大地上不断涌现出的“中国好人”,就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亳州精神,唱响了“小城大爱”的时代主旋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活了起来,凝聚起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形成了亳州典型的“好人现象”。
被亳州人亲切地称为“药都活雷锋”的“中国好人”张西军,十年来几乎每天都要骑着三轮车,带上修路工具,对市区马路上的坑坑洼洼进行修补;坚持做春运志愿者已经十年,并经常到中小学校宣讲雷锋精神。这么多年的坚持,不仅展现出了药都人的勤劳务实,也为亳州“好人精神”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2年夏,刘颖在曹操公园附近开了一家早餐店,主营油条、粥和菜饼等。同年10月,刘颖的丈夫袁兴书在一次公益活动中接触到了光荣院的老人。从此,夫妻俩便坚持在周末为光荣院的老人和福利院的孩子送去免费油条,每天为附近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和茶水,七年了,他们依然在坚持着。2018年,袁兴书夫妇还结对帮扶了两个贫困学子和四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4月,夫妻俩签署了捐献遗体(角膜)志愿书。袁兴书、刘颖先后荣获“安徽好人”“中国好人”等称号,被当地人赞为最美“油条夫妻”,他们持之以恒的公益善举,演绎出了“小店大爱”,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广泛宣传 营造“好人”社会氛围
为了在人民群众中营造“亳州人不薄,亳州好人多”的社会氛围,亳州市紧密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致力于宣传阵地的建设,充分发挥典型人物、事迹的带动作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为社会主义“道德大厦”添砖加瓦。
强化宣传建设好人地标。亳州市投资180万元建成“安徽好人馆亳州分馆”,努力打造高规格的亳州市好人宣传新阵地;将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事迹拍摄成道德模范电视片和公益广告,创编以全国道德模范许张氏事迹等为蓝本的情景剧;举办安徽好人颂、亳州市道德模范颁奖典礼等多形式的系列活动等,不断扩大好人影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全市建设了一批“好人大道”、“好人广场”、“好人长廊”等共90条(个),制作展示好人事迹展板20000余块,并在机关、学校、广场等公共场所进行巡回展示,不断加大身边好人宣传力度,宣传效果日益凸显。
“志愿精神”赋予亳州精神新内涵。近年来,亳州市涌现了一大批优秀志愿者和志愿者服务队,他们用点滴善举为“厚德”这一亳州精神赋予了新的内涵。该市文明办印发《全市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实施方案》《亳州市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方案》《关于开展“感动药都”志愿服务优秀典型评选活动的通知》等文件,对志愿服务工作进行统筹规范。
以“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志愿服务”为主题,亳州市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组织开展以“修身律己做文明有礼的亳州人”为主题的“献礼十八大——温暖身边人”道德实践活动,并结合“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扎实推进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的“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与此同时,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农民工、残疾人志愿服务活动和红十字志愿服务活动相继开展,一大批专业文化工作者、社会热心人士、高校学生和基层文化骨干积极参与到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中来,践行着为社会服务的精神,诠释着奉献与担当。
随着志愿团队的不断壮大,“互联网+志愿服务”得以推行,亳州志愿者网随之建成,与“我家亳州”APP无缝对接,形成了集培训、招募、发布、奖励等为一体的网上平台。2015年以来,评出月度“感动药都”志愿服务优秀典型160个,获评省“月评十佳”的亳州市志愿服务优秀典型有36个。
创新宣传载体弘扬“好人”精神。创建好人文化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和实践,如何不断延伸好人文化效应,形式多种多样。亳州充分利用亳州晚报、亳州市广播电视台、亳州文明网等新闻媒体,开设“厚德亳州 好人好评”“好诗赞好人”“好人故事”“亳州榜样”“好人在身边”等专题专栏,大力宣传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善行义举。
截至目前,“厚德亳州,好人好评”栏目已开办67期,“好人故事”栏目78期,“好人在身边”栏目69期,“好诗赞好人”栏目74期。每月还邀请专家学者讲述“好人”故事,点评“好人”形象,弘扬“好人”精神。
在好人精神的感召下,亳州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市文明办编印了一系列好人故事读本《新风赞》(2013年)、《中国好人·情暖亳州》大型画册(2014年)、《书香亳州·身边好人故事读本》(2016、2017、2018年),免费向社会发放。同时,市文明办联合市广播电视台拍摄道德模范电视片138个、制作推出道德模范公益广告2000余条、开展“讲述身边的感动”故事大赛、演讲比赛等124场。
组织道德宣讲发挥模范作用。亳州市文明办制定《亳州市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先进事迹宣讲进村居活动方案》,自2015年2月开始,定期对全市400多名基层宣讲员进行培训,每月组织市级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深入全市89个乡镇(街道)1269个村、90个居委会宣讲好人事迹。截至目前,全市已组织专题宣讲99场,在全市1260个村、90个居委会宣讲3.4万场(次),受教育群众达50多万个家庭、300多万人次。2019年上半年,组织以演讲协会成员、文明单位代表、身边好人代表等人员组成的宣讲团,以改革开放40周年政策理论、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事迹、移风易俗为专题宣讲内容,依托县区、乡镇、村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开展两期“举旗帜 送理论 树新风”专题宣讲活动300余场次。
通过宣讲团基层巡讲等多种方式的广泛宣传,崇尚好人、尊敬好人的风气在一次次宣讲、一篇篇文章、一幅幅画册中慢慢形成。近年来,“好人好报”的制度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在这一体系下,全市好人文化之风愈发充盈,好人扎堆的“森林效应”也不断显现。
“中国好人榜”频现亳州面孔,截至2019年7月,亳州市已经有157人被评为“中国好人”。他们一个个看似平常的“小爱”之举,却奏出了守望相助的大爱乐章,成为亳州市公民道德建设的新群体、新亮点。发展中的亳州也正擦亮“厚德”的城市名片,孕育着更具人文特征、地域风貌和发展态势的亳州“好人”精神。
阅读:87
责任编辑:李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