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区打造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经验探索

来源:新华丝路安徽频道 2019-09-02 11:57:28

新华丝路合肥9月2日电(孙远)近日,在生态环境部、科技部、商务部联合开展的2018年度11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复查评估中,安徽省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合肥高新区”)等4家园区获评“优秀”等级。这是自2014年9月30日获批中西部首批、安徽省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以来,高新区递上的又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近年来,高新区始终坚持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目标,推进园区工业向“高质量、高科技、高效益、低污染、生态化”方向发展,采取产业高端、低碳发展和环境管理创新等举措,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园区从山水绿色向全域绿色转型。目前,园区地表水、空气等环境质量已持续得到改善并稳居全市前列,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双提升。

“制度+服务”双向打通顶层设计

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产城有机融合,合肥高新区强化“绿水青山”型政策,率先在全国开展绿色发展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对园区进行整体性上位规划,做优生态文明顶层设计,为指导园区未来发展方向打好坚实基础。

绿色“总规划”先行。为推进园区环保工作的开展,合肥市环保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以下简称“高新区环保分局”)认真谋划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质量编制了《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绿色发展规划》,制定了年度环保目标责任书,形成了一本刚性、可操作的环保工作手册,并层层签订环保“军令状”,将责任细化、具化,落到实处。此外,对于涉环保邻避信访问题,高新区专门建立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环保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巡查制度,目的就是能在第一时间对该类问题进行妥善处置,同时鼓励企业开展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日活动,做好科普宣传。

为引导企业主动进行环保提升,在生产过程中降低污染排放,高新区设立“环保鼓励奖”和“环保技改奖”,此项做法在全国尚属首家。同时,该区推行企业环保领跑者制度,持续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不断鼓励企业加入到环保队伍中来。据了解,2015年以来,高新区累计兑现环保奖励资金约1600万元。

绿色理念植心中。制度先行了,管理必须规范起来。高新区强化督办考核制度,搭建起一整套“环评管准入、许可管排污、执法管落实”的固定源环境管理体系。全区加强招商、环保部门间的联动合作,达成信息共享,将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重污染难治理的招商信息与洽谈项目控制在“萌芽状态”,实现招商引资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加强对环境敏感点的保护、提升区内居民满意度,降低由邻避效应带来的社会稳定风险。

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新区将园区环保工作交由环保部门牵头指导,责任部门协同作战,属地单位守土有责,企业主体责任到位,环保管家精准辅导,社会监督共建信任,汇聚这“六大力量”形成生态环保大格局,共同打造生态环保同盟军。

高新区在区环境保护委员会的统领下,一直强化环保宣传教育和绿色创建,让绿色厚植全民心中。“我们通过举行能源日、环境日、绿色工厂日等活动使员工了解企业在节能减排上做出的努力,并提高员工对环保及能效的意识。”大陆马牌轮胎(中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道。

目前,园区内已成功创建省级绿色社区1家,市级绿色社区4家,绿色学校9家,同时,有2家节能环保企业被授牌首批“合肥市环境教育基地”。

“环保管家”精准服务。为提高政策与管理水平,高新区在全省率先开设“环保学校”,开展分类教学、定制培训、实战考试等多样化的课程与实践,同时,邀请院士首席科学家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讲座,为园区企业上好“生态环保课”。此外,园区企业间还建立了互查互学制度和双向轮岗培训制度,培训成效日益凸显。

环保工作仅仅靠一家家企业单打独斗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为将创建成果汇聚、转化为园区发展动力,高新区于2015年6月率先成立了 “合肥环保产业园”,并带动一批优质的环保企业入驻园区。经过对环保产业的精心培育,节能环保产业核心区的建设速度稳步提速,合肥市打造“中部领先、国内一流”的千亿级节能环保产业创新中心及产业基地目标指日可待。目前,区内已有节能环保企业109家,2018年产值突破72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已超40%。

在高新区环保分局的积极倡导下,由国祯环保、创新检测等10余家环境技术服务公司联合发起成立了“合肥环境技术服务联盟”,并以“创新为先、做大为要、服务为源、品牌为本”为发展理念,指导园区重点环保企业将“环保管家”服务做实做强,并形成行业品牌。自联盟成立以来,已累计为园区内外1000余家企业提供了系统性的环保服务。

高新区内企业众多,各项环评审批、环保验收业务繁多,为进一步简化办理流程,2019年上半年,区环保分局结合“互联网+政务服务”,在新建的“建设项目企业统一申报平台”基础上,开通企业外网在线申报端口,实现企业少跑路、在线提交资料,审批部门网上审核、及时反馈。环保分局窗口的细致服务获得了诸多企业及群众的一致肯定,上半年已收到园区2家企业赠送的锦旗及多家企业的邮件感谢,并在高新区行政服务窗口3月份、7月份综合考核评比中荣获“流动红旗”窗口称号。

“创新+平台”共同撑起园区未来

为将绿色理念与环保服务深入贯彻下去,高新区依托区内科研优势,搭建环境保护领域实验平台和政府环保智库,为园区环保工作献计献策,同时,通过不断创新园区的社会治理模式,高新区已形成配套齐全、功能完备、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环境,产城融合程度越来越高。

搭建名所平台做实科技支撑。高新区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安徽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合肥科技创新中心”的创建,重点建设巢湖流域综合治理及水质管理白色家电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废旧锂电池等固废处置资源利用3个研发实验平台,率先搭建起环保领域名所平台。

高新区环保分局结合高新区产业定位和行业特征,构筑起包括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家电、智能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六大主导产业在内的“环保智库”体系,纳入院士在内的高校、科研专家70余人,行业专家260余人,充分为建设项目入区环保把关和环评及“三同时”等方面提供专业指导,支撑起政府科学决策和企业精准治污。

一方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合肥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创新平台支撑;另一方面,强化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应用,投资3500万元分批建设环保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并提供环保应用领域的一张图展示服务,为高新区环境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了全方位的科技支撑。

创新治理模式提高产城融合程度。合肥高新区深化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内涵,全力建设配套齐全、功能完备、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环境,通过施行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举措,构建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从最大程度上降低物耗、水耗和能耗,提高园区的资源产出率。同时,园区以“增加绿量提升品质”为主线,实施绿化品质提升工程,全力构建分布均衡、结构合理、环境优良的绿地、绿廊、绿网系统。

通过社会治理模式的不断创新、优化,商贸、医疗、交通、学校、娱乐等城市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不断建设、完善,产业社区、创业社区大量涌现。如今,高新区“七纵六横”主要路网已经全面建成,水、电、气保障能力超过现有高峰需求的50%以上;合肥七中、中加国际学校、安医附院高新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国际医院、省口腔医院、质子医院、砂之船奥特莱斯等一大批优质配套相继落成。

“产业结构+环境质量”同步改善提升

6月20日,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在调研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创平台建设发展情况时指出,环保产业是保护生态环境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力量,环保企业要瞄准市场需求,加强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更好发展,为生态环保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近年来,高新区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开拓创新,大力推进技术成果产业化步伐。

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园区内产业体系完善,已集聚形成智能家电、光伏新能源、节能环保、汽车及配套、新一代信息技术、应急、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阳光电源、通威太阳能、晶澳太阳能为代表的光伏新能源产业,以国祯环保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以科大讯飞、四创电子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及以安科生物、立方制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30%以上的爆发式增长,有力支撑了合肥高新区乃至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2018年,合肥高新区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965.5亿元,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近70%;“合肥环保产业园”在省内的率先建设,助推高新区节能环保产业在2018年产值突破72亿元,年均増长超40%。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是最大的民生福祉,天蓝了、水清了、空气好了,市民的幸福感就强了。围绕着“一山两湖”建设森林化、花园化、低碳化、国际化“四化”开发园区的目标,高新区坚持不放松,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大幅提升,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自2014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以来,高新区紧抓大气环境质量治理工作,区内PM10(可吸入颗粒物)、PM2.5(可入肺颗粒物)数据累计改善32%、46%,其中PM10指标率先在全市国控考核站点中达到国家二类环境空气功能区标准,连续在全市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园区创新建立不利气象条件下涉气企业环境管理预警体系,推进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微观站、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能耗)过程监控系统建设,实施重点行业污染源科学治理。园区中主要污染物排放弹性系数指标均达标,园区综合能耗弹性系数远低于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标准,空气质量稳居全市前列。

在水环境治理上,该区投资3.13亿元,用于推进环巢湖生态治理精品项目建设,并率先在全省建设水质网格化自动监测体系。目前,三条市级考核断面水质持续改善,园区地表水已全部提前达到合肥市2020年阶段性目标考核要求。值得一提的是,自合肥市实施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制度以来,截至2019年4月,高新区已累计获得市政府地表水生态补偿奖励资金近1300万元。

在土壤污染治理过程中,该园区建立全口径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清单,对退出企业地块,提出具体的土壤治理和修复措施。高品质森林生态网络得以初步构建,园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远超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15%的考核标准。经过这一系列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园区居民的获得感显著增强,宜业宜居的魅力高新蓝图初步呈现。

园区实力显著提升。2018年,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2.6亿元,各类市场主体达33935户,规上工业总产值1772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比例达到76%,远高于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30%的要求。

由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和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全国375家国家级高新区和经开区的100强榜单中,合肥高新区稳居第1方阵、位列全国第8位,这也是高新区连续5年稳居全国前10。2018年4月,合肥高新区获批纳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进入聚集新要素、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调研中,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合肥高新区将以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复查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园区绿色发展水平,努力发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标杆引领和示范作用。园区将继续围绕“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定位,紧密结合国家今后重点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新战略,积极推进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能源节约利用等方面重点项目的建设,推动园区向生态型、创新型、低碳型方向发展。

阅读:62

责任编辑:李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