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屏器合”,挺起安徽制造脊梁
来源:安徽日报 2019-08-21 10:41:22
“抓促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异军突起,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用我们自己的话说是做好‘芯屏器合’工作。”8月14日,省委书记李锦斌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安徽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说。“芯”指芯片产业,“屏”指平板显示产业,“器”指装备制造及工业机器人产业,“合”指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省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大省”到“新兴工业大省”的历史性变革。而“芯屏器合”领域建立的发展优势,为新兴工业大省地位的确立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全省智能家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先进制造已经挺起安徽工业的“脊梁”。
下好“先手棋”,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上半年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9%,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居各行业首位
中国电科38所发布由其完全自主设计的“魂芯二号A”DSP芯片,单核性能实现对市场上同类产品性能指标的超越;华米科技发布全球首款智能可穿戴领域人工智能芯片“黄山1号”,应用于增强健康监测功能产品线并实现量产;国产化5G通信芯片用氮化镓材料在西电芜湖研究院试制成功……2018年以来,全省集成电路领域产学研资合作深化,创新发展能力加速提升,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是我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
“近年来,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深入实施‘建芯固屏强终端’行动,聚焦‘关键布局、重大项目、核心攻尖和企业发展、产品创新、产业集聚’六大着力点,努力推进产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其中,‘核心攻尖’就是要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夯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省经信厅电子信息处负责人说。2018年,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达22.2%,对全省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20%,成为全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上半年,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9%,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居各行业首位。
靠技术创新来推动产业创新,我省近年来重点在智能家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力度,朝着自主可控的方向不断努力。我省把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推进技术与产业、平台与企业、金融与资本、制度与政策创新体系建设,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企业生成、汇聚、转化。去年,我省授权发明专利1.48万件,其中70%以上都来自于企业。到今年上半年,全省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306家。
聚焦产业链,集群发展优势扩大
——以合肥为核心、各地协力发展的集成电路产业格局初步显现,合肥成为全球产业链条最完整、发展速度最快、生产规模最大的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基地之一,我省六轴工业机器人产量全国第一,人工智能和制造业加快融合发展
汇聚合肥京东方6代线、8.5代线、10.5代线、维信诺OLED6代线、视涯硅基OLED微显示,在新型显示上下游关键环节形成了一大批核心企业和项目,实现了“从沙子到整机”全产业链布局……合肥新站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基地产业整体规模、创新能力、本地化配套能力均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目前,该基地已集聚相关企业超80家,累计投资项目超过110个、已完成投资超1400亿元,涵盖面板、基板、偏光片、驱动IC、显示光源、整机生产等产业链生产环节。
打造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链水平,是我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重要举措。
“以新型显示产业为例,自2008年9月开创性地引进建设国内首条高世代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合肥京东方6代线以来,我省积极抢抓新型显示产业战略发展机遇,依托核心企业,集聚优质资源,从零起步、快速突破,全省新型显示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成就举世瞩目,现已成长为我省重要的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省经信厅电子信息处负责人说。
“梯次推进新兴产业重大基地、重大工程、重大专项建设,加快形成一批产业链完整、实力较强的产业集群,是发展‘芯屏器合’等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全省正在建设的新兴产业重大基地有24个,重大工程有29个,重大专项有35个。通过补链、延链、强链,新兴产业总体发展势头良好。
据了解,在“芯”方面,全省以合肥为核心、各地协力发展的集成电路产业格局初步显现,合肥已集聚包括“长鑫存储”一批骨干企业在内的集成电路企业群,未来的合肥将“芯”光灿烂。在“屏”方面,我省新型显示产业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合肥已成为全球产业链条最完整、发展速度最快、生产规模最大的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基地之一。在“器”方面,全省装备制造业已形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工程机械等10多个行业、100多个大类、近万种产品且门类比较齐全的制造业体系,智能装备、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等高端装备持续快速发展,六轴工业机器人产量居全国第1位。在“合”方面,我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科大讯飞的智能语音技术能让机器像人一样能听会说。
供给好政策,产业生态持续优化
——制造强省、科教大省、技工大省建设一体推进,构建较为完善的支持产业创新和发展的政策体系;对10个重点领域量身定制政策,既增动力,又破阻点
日前,记者探访位于安庆的安徽华茂集团15万锭棉纺智能工厂时了解到,万锭用工由改造前30人降低到目前15人以下,生产效率提高50%、运营成本降低34%、产品升级周期缩短50%、单位产值能耗下降25%、数据自动采集率达99%、每吨产品优等品率由99.70%上升到99.95%,产品出口价格高于国内同类产品42.5%……该项目自2018年下半年投产以来,已产生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企业重要利润增长点。
促进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发展,在提升传统产业发展能级的同时,让新兴产业焕发活力。
作为工信部与安徽省政府共建的重点合作项目、全国首个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积极聚焦源头技术创新、招引行业龙头企业,已初步形成基础应用技术、底层硬件、数据计算、智能终端、行业应用等产业布局。目前,中国声谷进驻企业超过570家,2018年实现产值650亿元。“中国声谷取得的良好发展态势,与省政府出台《支持中国声谷建设若干政策》是分不开的。”中国声谷运营单位负责人说,中国声谷制造中心就是在省政府专项政策的支持下建成的,可为企业提供从创意到产品的“一站式”服务,进一步优化了产业发展环境。
精准政策供给,优化产业生态,是我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省按照制造强省、科教大省、技工大省一体推进的建设思路,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支持产业创新和发展的政策体系。特别是坚持产业政策要准,对10个重点领域量身定制政策,既增动力,又破阻点,较好推动了市场和生产主体、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
受益于高含金量的政策体系,我省正推进“芯屏器合”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打牢资源型数字经济基础,推动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支持云计算大数据生产应用中心、大数据存储基地建设。提升技术型数字经济水平,深入实施“建芯固屏强终端”行动,加快智能机器人研发、智能终端创新。拓展融合型数字经济领域,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今年计划实现5000家企业与云资源深度对接。扩大“智慧+”应用试点示范,让数字经济更广泛地融入生产、服务和生活。(记者 吴量亮)
阅读:26
责任编辑:李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