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脱贫好故事】陈远昌:一双“小脚”走出一片天

来源:新华丝路安徽频道 2019-08-21 08:50:17

【人物事迹简述】灵璧县下楼镇陈潭村59岁的陈远昌,患病多年,脚趾腐烂变质,无法从事体力劳动,2015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助下,陈远昌建起了自己的蔬菜大棚,还开发了羊毛尼大衣的代加工业务,带动周边100多人的就业,主动给干活的贫困户多付酬金。2016年,陈远昌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在经营好自己家庭的同时,还主动给村集体当起了免费的蔬菜大棚“技术指导”。他的事迹感动了社会,他也因此被评为“宿州好人”和“灵璧好人”。

【解说词及字幕】

【解说词】这里是宿州市灵璧县下楼镇陈潭村的村集体蔬菜大棚,烈日之下,正是西瓜上市的好时节,陈潭村第一书记王浩,像往常一样,到农田里查看大棚管理的情况。

采访:

我们省外办支持陈潭村搞了个蔬菜大鹏基地

这个大鹏基地的整个技术

全部来自于远昌

我们本地人没有种菜的经验

远昌通过几年的摸索已经很成熟了

王浩嘴里说的“技术来源”,就是这个走起路来有些蹒跚的中年人——陈远昌。

我叫陈远昌

今年59岁

【解说词】在陈潭村,过去的陈远昌家,是出了名的“困难户”。

穷的时候他父母姊妹六个

三个都送掉了

养不起

后来找媳妇找不到

都从贵州别人介绍的

一般人都看不上他家庭的

【解说词】20年前,陈远昌又患上了严重的脉管炎,这是一种少见的节段性炎症性疾病,陈远昌的脚趾开始腐烂变质,疼痛让他一度无法下床行走。

疼的那个味道跟伤疼不一样

那是麻木地疼 牵扯整个神经都疼

十个脚趾全部都烂掉了

所以人家讲他是小脚

【解说词】失去了脚趾,陈远昌也失去了劳动能力,家庭生活变得越来越拮据,除了儿子外出打工的微薄工资,家里几乎没有收入,陈远昌陷入了人生中最大的困境。

(那是)最惨最惨的几年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我考虑到我一旦不能出力了

人家都能出去打工

我又不能出去打工

我怎么办 我得想想我的生存之道

我得找出我自己的长处

我就到徐州了

到徐州给别人打工

我不能干但是我有嘴有眼睛

我只要有技术在手上就行

我就去给别人看大棚

慢慢的就给人家管理

有个三四年吧

学了一些技术

【解说词】2015年,充分了解情况的村集体,决定将陈远昌家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党的精准扶贫政策让陈远昌看到了希望。

村里面首先一个落实两不足三保障这方面的政策

考虑到他的实际情况

他的治病有保障

他的孙子上学小孩成绩也比较好

小学也是按照补助及时发放到位

给了我5000块钱

又给我借了贷款无息贷款不用还利息

国家帮我还利息

我们给他争取了五万的小额信贷

每年下拨的产业扶贫资金我们给他积极争取

【解说词】没有了后顾之忧的陈远昌,决定回到村里,放手一搏。依靠政府提供的小额贷款修建了两个大棚。

从今年生产情况来说

蔬菜净收入有四万多块钱

【解说词】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陈远昌逐渐总结出了自己的生意经。

总得一句话说要早

你比如说春节的时候卖的蔬菜跟现在的蔬菜

可能相比吗

不可能相比

比如说西瓜吧

五一出去两块钱一斤

现在市场上卖才5 6毛钱一斤

关键就是早

【解说词】2016年,陈远昌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勤劳肯干的他,又开发了一项新的致富门路——给工厂代加工羊毛尼大衣。

从服装厂直接拉过来

缝好以后再给他们发回去

这项业务带动了周边一百多号人的就业

【解说词】代加工服装的利润并不算高,但是陈远昌却始终坚持一个原则:自己给的工钱,要比别人给的高,如果是贫困户,更要“特殊关照”。

贫困户来我家

不是贫困户给他们10块钱

是贫困户一件给11

也就是为了鼓励他们

钱不能拿得太重要了

人只要一只知道回报

我这是应该回报的

我再大的力量我没有了

【解说词】收入增加了,日子好过了,陈远昌的内心充满了感恩,老实本分的陈远昌不知道怎么用语言来表达,看到村里投资兴建的43亩蔬菜大棚缺乏管理经验,陈远昌立即主动当起了免费“技术指导”,而当销路遇到问题的时候,更是发动全家帮着村集体联系买家。

为什么我帮大队

因为人得有感恩之心

你看国家哪里都能想到你

你一个人在社会上、

你得少让人担心

我尽量减轻政府对我的挂心

字幕:

脱贫不忘父老乡亲、奔富路上心怀感恩,一时间,陈远昌的故事传遍十里八乡,他也因为积极带动其他脱贫户共同致富的举动,被评为“宿州好人”和“灵璧好人”。身有残疾的陈远昌,正迈着一双“小脚”,走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阅读:21

责任编辑:马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