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度 合理有效使用机构编制资源

来源:经济日报 2019-12-27 10:56:4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形成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

机构编制资源是重要政治资源、执政资源。在严控编制总量的背景下,如何满足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发展需求?安徽探索出“编制周转池”制度。

2016年,安徽省被中央确定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创新机构编制管理,加强机构编制保障刻不容缓。这一年,安徽省开始探索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度,通过将编制“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在不改变各单位编制“所有权”的前提下,把长期不能发挥使用效益的空余编制“使用权”集中起来建立“周转池”,向急需行业定向定量投放,实现空编资源的“二次配置、一次使用”,为教育、卫生等编制需求较为突出的行业解决人才引进的编制问题。

合肥学院曾经是编制困难大户。“学院的学生已经从7000人增加到1.7万多人,但教师编制一直没有调整,想进人,没编制,优秀人才招不进来。”合肥学院人事处处长陈爱娟告诉记者。

安徽省委编办主任郭本纯表示,截至2016年7月,安徽省本科高校生师比平均达26∶1,少数高校甚至高达40∶1,远高于教育部规定的生师比标准,专任教师缺口近1万名。

一边是严控编制总量,一边是全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强劲崛起的机构编制服务保障压力巨大,如何破局?

近年来,安徽坚持问题导向,对全省事业编制近10年的总量变化及使用等情况进行面上分析,同时对教育、医疗等矛盾突出的事业单位开展点上剖析,从而对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不单纯是总量不足,更多的是存量不活的问题,具体体现在“无编可用”与“有编不用”的情况并存;不单纯是供给不足,更多的是结构不优问题,具体体现在“粗放管理”和“重管轻用”的情况突出。

情况清楚了,问题找准了,安徽省机构编制部门未来着力的方向就明确了——要在“活化”资源、“主动”服务和“精准”发力上下功夫,建立“编制周转池”制度的思路渐渐清晰。

“编制周转池”制度,即运用金融存贷理念,建立“编制银行”,在不改变各单位编制“所有权”前提下,将编制“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依托机构编制管理大数据平台,将长期闲置的空编(“使用权”)统筹起来,建立“周转池”(相当于存款),向教育、卫生等急需行业投放(相当于贷款),专门用于保障专业技术人员。

在依靠大数据平台统筹全省存量编制基础上,安徽省以全省存量编制资源作为“编制银行”的资产总规模,确定9万名编制为“信贷”规模,1万名用于高校,6万名用于公立医院,2万名用于中小学教职工,建立“编制周转池”。

“‘编制周转池’制度让合肥学院气象一新——新增266名周转池编制,增加正高和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165名。自从‘编制周转池’制度推行以后,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大家都努力争取上进有了奔头。”陈爱娟说。

郭本纯告诉记者:“周转池制度是跨界思维模式、全新思路举措,以活化方式推进编制资源统筹使用。该制度的改革还在继续,目标是打造政策导向明确、操作简便易行、可复制推广的‘编制周转池’制度,为贯彻落实中央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部署提供思路。”(文晶)

阅读:30

责任编辑:李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