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固镇县探索“以文促旅、以旅兴文”融合发展路径

来源:中经社安徽中心 2019-08-02 14:56:14

以大汶口文化城址、垓下之战遗迹、霸王别姬、天津方言溯源地、中国书法之乡等一系列文物和文化品牌而闻名的安徽省固镇县,近来年深入发掘历史文化遗产,打造以汉文化为特色的“汉兴之地、胜利之城”文化品牌,不断探索全域旅游理念下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近期,中国经济信息社组织专家对固镇县利用文化遗产资源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认为,固镇利用特有的文物资源优势,把文物资源的发掘、保护和利用转化为市场优势,以“文化遗产+”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努力打造汉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汉文化之城已取得初步成效。同时,固镇县在文旅融合的开发理念、文旅一体的产业格局、资源转化产品的能力及文旅互促共赢的发展思路上还可以进一步提升。

固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正当时

国家战略与上位规划提供了历史机遇。目前,安徽省已有12个市积极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随着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建设深入推进,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蚌埠被规划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同时,作为安徽四大旅游中心城市之一,蚌埠市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大力推进全域旅游,《蚌埠市全域旅游发展整体规划》在今年初通过专家评审,位于蚌埠市北部的固镇县被定位为历史文化遗产区,这为固镇县全域旅游特别是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文旅体验已成为提升居民获得感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国民旅游消费需求旺盛,旅游与文化、创意、科技的融合创新备受关注。2018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55.3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入出境旅游总人数2.91亿人次,同比增长7.8%;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2018年作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开局之年,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全年国民旅游的文化参与性大幅增长,依托文化的旅游业态让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了解了历史文化知识,同时还感受到了不同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魅力,对于提升居民获得感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

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资源提供了坚实基础。固镇县的历史可追溯至汉高祖刘邦在此设立谷阳县,北魏太和年间改设谷阳镇,后演变为固镇,目前遗迹尚存。

而真正让固镇闻名的,则是上世纪80年代,考古专家论证固镇县就是垓下之战的发生地,这让固镇发现一座“文化金矿”。不仅如此,在2009年对垓下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中,还意外发现此处为4800年前的史前城址,被专家称之为“大汶口文化第一城”。

固镇县不仅有众多的文物遗迹,也拥有同样厚重的文化积淀。受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曾在洨县(今固镇县濠城镇)为官和其著作《说文解字》的影响,今天的固镇成为有名的中国书法之乡、安徽中华诗词之乡。此外,固镇县拥有包括“垓下传说”“独杆轿”等46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县还流传着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哪吒闹海、周公赶桃花、榆抱桑等鲜活的民间传说。此外,天津方言与固镇的历史渊源也让固镇的文化增添了现代元素。

良好的区位条件带来巨大市场潜力。固镇县北顾徐州,南临蚌埠,距离蚌埠市区50公里,京沪铁路、京沪高铁、101省道贯穿全境,京沪铁路在境内设固镇站。宁洛高速、京台高速傍依而过,蚌固一级公路建成通车,水运经浍河可入长江,县城距徐州观音机场100公里,距合肥新桥机场200公里。固镇位于上海、南京、徐州等大城市经济辐射圈内,属于淮河生态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分别在江淮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的交界区域,未来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当前固镇3小时可到达范围几乎涵盖了海河城市群、江淮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的主要城市,而这些城市蕴含的客源市场不仅规模大,还是我国消费水平最高的优质市场,文化旅游是满足当前该市场需求的核心业态之一,未来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固镇文旅融合发展取得初步成果

深入文化遗产资源的发掘、保护和利用。近年来,固镇县文物部门先后联合安徽省文物考古所先后对“垓下遗址”进行了四次考古发掘,并成功发现了距今约5000年的“垓下大汶口文化城址”,这一发现填补了安徽省无史前城址的空白,获“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称号。

固镇县在全省县级率先编制了《固镇县垓下遗址保护规划》,并积极申报国保单位,同时联合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对“谷阳城遗址”、南城孜和集东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在做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固镇还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申报力度。截止目前,全县已公布三批共4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1项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垓下民间传说”“独杆轿”等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围绕战略目标,各项工程项目有序推进。固镇在“高、特、美、强”发展战略中,专门确定了要围绕“文化立县”,充分挖掘固镇汉文化内涵,将汉文化作为固镇文化特色,着力把固镇打造成“汉兴之地、胜利之城”的战略目标。

围绕这一目标,今年一批重点历史文化项目已陆续兴建,除汉代谷阳城遗址的保护建设,还重点启动了垓下遗址的景区建设,诸如垓下遗址展示馆、省考古工作站、花卉基地、景观大道等配套项目相继上马,津浦铁路老火车站博物馆也在实施建设。

以汉文化为核心,探索文旅融合路径

打造汉文化核心影响力。近年来,固镇着力突出文化立县和汉文化特色,打造“汉兴之地、胜利之城”的文化名片。在今年固镇举办的“垓下古城及汉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研讨会”上,来自文博考古、文物鉴定机构、各大高校的数十名专家学者,围绕垓下古城历史、考古发掘成果、汉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等多个主题开展研讨交流,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政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提升汉文化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文化遗产+”探索文旅融合发展路径。2014年,固镇在县城西北建成了皖北县级城市中最大的开放式公园——许慎文化公园,如今这里已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在这个水陆面积达到700多亩的公园内,不仅有许慎的塑像和“六书照壁”,还有三个演绎着哪吒闹海、七仙女下凡和伯牙知音传说的主题岛。公园还把现代社会的健康文化和固镇县的好人文化也通过展板、雕刻等形式融入其中,让人们在休闲健身之余,不仅能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也能感受到现代道德文明的教育。

此外,固镇县以历史文化为依托,大力发展乡村游、美食游、采摘游、四季花海休闲游,并以书法市场的完善和辐射,带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固镇还将与天津有关方面联手,打造天津方言与固镇话的寻根之旅,在拉动两地人员交流的同时,促进两地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和旅游发展。同时通过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开辟专门场地,吸引周边学生老师来固镇研学旅游。

固镇文旅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通过对固镇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调研,专家认为固镇在文旅融合的开发理念、互促共赢、产业格局、资源转化能力等方面还可以有进一步提升。同时,固镇要发展旅游产业,急需补齐基础设施建设、公共配套服务等方面短板。

文旅融合的开发理念仍需进一步深化。专家指出,一方面,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通过对文化资源、文化遗产和文化传统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融入到旅游产品和服务当中,让游客在不断体验、感受和认知不同文化的过程中传播文化,有利于推动旅游目的地文化的交流和价值的实现,扩大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实现旅游产业提质升级的必然选择,只有将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发展的全过程,实现景点外观和文化内涵的统一,才能使旅游产业更具生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固镇在历史文化体验和创意两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互促共赢的发展思路仍需进一步探索。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应是一个以文化带旅游、以旅游促文化的过程。所以,在推动两者融合发展过程中,不能只强调或偏重文化内容向旅游产业的植入,也不能单方面强调旅游产业向文化产业的空间拓展。

文旅一体的产业格局仍需贯彻。推动两个产业长期持久的融合发展,必须要强化一体化发展理念,实现两个产业基础资源、生产要素、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有效融合,既要将文化内涵贯彻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用独特的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诠释旅游;又要将旅游产业作为挖掘文化、优化文化、丰富文化和保护文化的重要途径,借助旅游市场提升文化软实力。

目前,固镇县在提升汉文化影响力与打造汉文化旅游目的地方面的探索仍处于初级阶段,两者融合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资源转化产品的能力仍需提升。文化转化为产品有三种路径:一是文化物态化乃观光旅游所需,可理解为景观化和形象化;二是文化活态化乃旅游体验所需,可理解为游客对文化的交互化、情境化和沉浸化感受;三是文化业态化乃休闲旅游所需,可理解为文化的产品化、产业化和品牌化。也就是说,没有文化创意和量身定制的产品转化方式,文化成不了旅游产品。

目前,固镇文化和旅游的展现方式仍较为单一、单薄,建议当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创意,增加体验式、沉浸式产品供给。

执笔: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经济分析师  刘昕、中国旅游研究院区域与规划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佑印,参与调研: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安徽经济研究中心    戚飞)

阅读:87

责任编辑:马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