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推动高质量发展报告】安徽:粮食增产 促增收稳全局
来源:安徽日报 2019-12-11 11:40:46
粮稳则农稳,农稳则国兴。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农业生产这个“定盘星”。
12月6日,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今年我省粮食总产达4054万吨,比上一年增产47万吨,总产居全国第四位。粮食生产继续保持连年丰收好形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打下坚实基础。
丰收
——“饭碗端得更牢靠”,有利于稳物价、保民生、强底气
“在面积比上年略减的情况下,总产却增产47万吨,而且夏粮和秋粮均实现增产。 ”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局局长张韪说。今年全省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930.47万亩,比上年减少44.2万亩;总产达4054万吨,比上一年增产47万吨。单产370.9公斤/亩,同比增5.76公斤。
面积略减而总产稳步提高,表明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的农业转方式成效显现,农业生产效率和单位效益得到提升。
粮食连年丰收,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我省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注重抓粮食生产和质量安全,把各市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列入考核,夯实市县政府和省直相关单位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格局。
以稳面积夯实丰收基础。张韪介绍,去年秋种期间我省调整区域布局,压缩赤霉病高发区小麦种植,小麦种植面积下降。 “为稳定全年粮食面积,我省针对一季稻、玉米、大豆等秋粮作物播期短、季节紧、回旋余地小的实际,努力抢茬抢时早播,积极组织对劳力缺乏户的代耕代种,大力推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 ”张韪表示,这些措施有力确保了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基本稳定。比如玉米,今年25个主产县(市、区)中15个县区种植面积增加,全省种植面积持续3年减少后首次回升。
粮食再获丰收,不仅“饭碗端得更牢靠”,而且有利于稳物价、保民生,巩固农业农村良好发展形势。从发展的全局来看,也有利于充分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添了信心和底气。此外,
作为全国粮食主产省和粮食调出省之一,增产还意味着安徽可以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优质
——效益显著提高,有利于把导向、提品质、畅销路
除了产量,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结构与效益日益成为观察粮食生产的重要维度。
在庐江县梅山村,朱中文种了300多亩地,其中30多亩是杂交粳稻,还有200亩太湖糯稻,而两种稻在市场上的不同际遇让他沉思。
“杂交粳稻虽然产量也不错,但亏本价也没人要,差点烂地里;优质太湖糯稻田头价1.52元每斤,早被抢完了。 ”朱中文说,这让他意识到种稻不能像以前只盯着产量,更要盯着市场,种品质优、口感好的品种。
品质的优化令人鼓舞。据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检测,今年全省三等及以上小麦占87.2%,同比增加32.6个百分点。这与我省转变生产方式,以优质为导向抓关键生产环节密不可分。
夏粮生产,省政府把赤霉病防控作为全省春季农业生产十项重点工作之一进行调度。省农业农村厅先后制定印发防控技术意见和工作方案,加强监测预警,组织农民适期开展防治。省财政安排5000万元专项用于防控,各地共统筹小麦赤霉病防控资金1.98亿元,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作业补助和采购赤霉病防治服务等。
秋粮水稻在兼顾产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优良。据29个监测县调查,主推品种种植面积约1730万亩,约占总面积80%左右,比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玉米新品种推广加快,老品种占比下降。其中耐密植品种总体保持稳定,有利发挥良种的增产优势。
品质优意味着销路好、效益高。据农业部门调查,今年小麦种植效益明显好于去年。 “因品质提升每亩小麦比去年增值90元以上,因单产提高增值30元以上,仅此两项小麦亩均增值超过120元,带动全省小麦产业增加产值51亿元以上。 ”张韪说。
今年全省共完成专用小麦订单生产892万亩,比上年新增115万亩;优质水稻订单生产1110万亩,新增430万亩。绿色、高效、优质已经成为我省生产的显著特点。
绿色
——引领转型高质量,有利于强技术、全过程、广覆盖
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是当前农业生产的重要任务。
凤台县是典型的稻茬麦产区。“秋种常有连阴雨,麦子种不下。去年采用起垄播种,确保适期播种。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烂泥地问题。后期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更好,有利于高产。 ”当地刘集镇种粮大户彭广义告诉记者,这样单产起码增产300斤。
当前,粮食生产越来越依靠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应用。各地实施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针对作物间茬口不顺、环节间衔接不畅、技术间协同不强等问题,全省优化集成组装了60余套适合本地的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涉及品种、栽培、土肥、植保及农机农艺等领域。
实施“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为实施主体,开展“耕、种、管、收、加”全程社会化服务,对生产主要环节实行服务全覆盖。每个创建县建立社会化服务组织20家以上,提高绿色生产技术到位率。
围绕高质量发展优化种植模式。立足粮经结合、农牧结合和种养循环,优化种植模式,大力发展绿色高质高效农业。全省发展油菜多功能应用和农旅结合油菜面积达400多万亩,发展“保护地蔬菜+水稻、小麦+西(甜)瓜”等粮经高效集约耕作模式近15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已发展到314万亩,稳居全国第二位,比上年将近翻了一番。
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绿色发展方式正从点向面延展。
去年秋种开始,我省实施“全县域”绿色发展方式引领,在创建区重点从筛选优质、高产、高抗品种,研究集成精量播种、节水灌溉、肥药减量控害、秸秆综合利用、残膜回收等绿色生态环保技术入手,减少水肥药投入,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示范带动全县种植业转型升级。水稻创建县推广水稻秸秆循环利用模式,带动化肥使用量、农药施用量下降。(记者 史力)
阅读:14
责任编辑:阮步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