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南水北调工程:累计投资3.74亿元 造福一方百姓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2019-12-04 10:43:33
“以前俺们村没有自来水,一日三餐就靠门口的压水井,不仅出水小,而且井水有异味,煮开后茶壶里有一层水垢。”在安徽宿州市泗县大路口乡龙湖村村民魏尚兰家,她一边打开自来水清洗刚去了皮的新鲜红薯,一边说,“现在吃水就太方便啦!一拧开关水就哗哗淌,而且这水质俺们吃着也放心。”
泗县大路口乡副乡长史雁说,村民们能喝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得益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石梁河的疏浚开挖。
初冬的石梁河 姚森 摄
石梁河系怀洪新河下游左岸较大的一条支流,流经皖、苏两省的泗县和泗洪县,向南注入天井湖区,出天井湖后汇入怀洪新河,东止于洪泽湖。“这条河看着并不起眼,但它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一部分,在我县境内沟通了新濉河、新汴河和隋唐大运河等水系,作用非常大。”泗县水利局工作人员刘兴启介绍说。
为了配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顺利实施,2011年1月25日,泗县启动了石梁河下游霸王城以下2.23km干流河道清淤疏浚工程,2012年5月30日完工。“在石梁河没有疏浚之前,河床淤浅,两岸无堤防,往年夏季降雨集中期,河水经常漫出河道,形成洪涝灾害,给老百姓带来较大损失。现在,石梁河干流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有效扩大了河流的容积,进一步疏通了流域的‘血管’,上游来水可以畅通无阻地由石梁河排入下游天井湖,即使在汛期,下游也基本不会遭受水患的侵袭。通过发达的水网,石梁河成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这个巨型躯体里的的一支‘毛细血管’,发挥着重要作用。”刘兴启表示。
如今,在石梁河下游河湾处形成一片湿地。喜鹊、野鸭、芦苇莺、白鹭、红头长尾山雀等珍稀鸟类以及獾、刺猬、野兔等野生动物是这里的常客,自然野趣的生态湿地和纯真质朴的田园风光,构画出秀丽的碧水清波,成为周边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石梁河的清淤疏浚正是安徽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生动写照。记者从安徽省南水北调项目办获悉,安徽省南水北调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之一,主要任务是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实施后洪泽湖非汛期蓄水位由12.81米抬高至13.31米而受影响的安徽省沿淮及怀洪新河低洼地进行治理。影响范围涉及安徽省26片洼地,总排涝面积790.12km2,涉及滁洲、蚌埠、宿州三市的明光、凤阳、五河、泗县等4个县(市)。
石龙湖湿地公园鸟瞰 姚森 摄
安徽省南水北调工程于2010年11月26日开工建设,2013年6月底基本完成初步设计批复内容,增补工程于2014年11月开工,2016年6月底全部完成,累计完成投资37493.39万元,并且自开工以来未发生一起一般及以上等级安全事故,为工程建设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环境。
2018年5月,安徽省南水北调工程顺利通过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委托安徽省水利厅主持的设计单元完工验收;6月,安徽省水利厅正式印发了工程完工验收鉴定书。至此,安徽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阶段任务已经完成,进入正式运行管理阶段。
安徽省南水北调工程不仅让村民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而且在近几年的汛期、非汛期的排涝、抗旱中发挥了显著作用。
今年5月以来,江淮地区降水量比往年明显偏少,连续数月无有效降水导致旱情逐步加剧,让处在冬小麦集中出苗期的当地百姓犯了难。“俺家的麦种、化肥播下地10来天了,一直不下雨,七八亩地没有一块出苗的。”谈起今年的旱情,宿州市泗县大路口乡龙湖村村民卢书飞一脸无奈。
“卢庄组位于大路口乡龙湖村供水系统的末梢,位置偏、地势高、多为岗地,伏秋连旱让村里的大小沟塘早已见底。但即使在这样极端干旱的天气下,石梁河的水位也没有明显降低。”大路口乡水利站站长李军说,由于石梁河流域地下水位较为稳定,当地乡政府利用石梁河的有效水源,全面开展抗旱保苗工作,附近的几百亩冬小麦及时得到灌溉,有效缓解了旱情,解决了老百姓的燃眉之急。(鲁先红、姚森)
(原题)安徽南水北调工程:投资3.74亿 造福一方百姓
阅读:19
责任编辑:阮步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