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区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复查
来源:新华丝路安徽频道 2019-07-30 16:54:19
(原题)合肥高新区以“优秀”等级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复查
新华丝路合肥7月30日电(张艳)近日,在生态环境部、科技部、商务部联合开展的2018年度11个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复查评估中,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常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上海张江高科科技园区共同获评“优秀”等级。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始终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为目标,推进工业向“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低污染、生态化”方向发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加快从山水绿色到全域绿色的转型,园区地表水、空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并稳居全市前列,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双提升。
自2014年成功获批中西部首批、安徽省首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以来,合肥高新区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成效显著。
绿色保障显著强化。合肥高新区率先在全国开展绿色发展规划研究和编制,重点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产城有机融合做“加减乘除”法,强化“绿水青山”型政策和制度供给,做优生态文明顶层设计,指导园区未来规划及发展。以合肥高新区环境保护委员会为统领,从政治上思考和谋划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全域制定年度环保目标责任书,形成一本刚性、可操作的环保工作手册。强化督办考核,由环保部门牵头指导,责任部门协同作战,属地单位守土有责,企业主体责任到位,环保管家精准辅导,社会监督共建信任,汇聚“六大力量”,打造生态环保“1+5”同盟军。强化环保宣教和绿色创建,让绿色厚植全民心中,园区省级绿色社区1家,市级绿色社区4家,绿色学校9家,2家节能环保企业被授牌首批“合肥市环境教育基地”。建设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合肥科技创新中心,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支撑。倡导区内环保企业联合发起成立“合肥环境技术服务联盟”,旨在打造国内服务最优的“环保管家”,为企业提供政府的延伸服务。强化与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应用,投资3500万元分批建设环保大数据可视化平台,提供环保应用领域的一张图展示服务,为园区环境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科技支撑。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合肥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排名中始终位于第一方阵,连续5年稳居全国前十。2014年以来,合肥高新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中高速增长。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2.6亿元,各类市场主体达33935户,规上工业总产值1772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比例达到76%,远高于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30的要求。由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和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全国375家国家级高新区和经开区的100强榜单中,合肥高新区位列全国第八位。2018年4月,合肥高新区获批纳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进入聚集新要素、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园区产业体系完善,已集聚形成智能家电、光伏新能源、节能环保、汽车及配套、新一代信息技术、应急、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以阳光电源、通威太阳能、晶澳太阳能为代表的光伏新能源产业,以国祯环保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以科大讯飞、四创电子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及以安科生物、立方制药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30%以上的爆发式增长,有力支撑了合肥高新区乃至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增长值。2018年,合肥高新区实现战新产业产值 965.5亿元,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近70%。在全省率先建设“合肥环保产业园”,合肥高新区节能环保产业2018年产值突破72亿元,年均增长超过40%。2019年6月20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宋国权调研高新区节能环保企业时指出,环保产业是保护生态环境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力量,环保企业要瞄准市场需求,加强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更好发展,为生态环保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依托中国科学院的科教优势,合肥高新区力推政产学研深度合作,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和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等协同创新平台,以双创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大力推进技术成果产业化步伐。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七大创新平台中,超导核聚变中心、国家量子信息实验室、天地一体化合肥信息网络中心、分布式智慧能源集成创新中心、离子医学中心等五大平台先后入驻合肥高新区。安徽省“一号工程”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全面开工,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量子号星地量子隐态传输入选2017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合肥量子通信等79项创新成果,80%来自合肥高新区企业。建成投用合肥国际人才城,新增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15人,入选人才工程人数占全市的45%、全省的18%。
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水环境质量方面,园区三条市级考核断面水质持续改善,其中斑鸠堰河、岳小河水质为地表Ⅲ类、苦驴河水质为地表Ⅳ类,全部提前达到合肥市2020年阶段性目标考核要求。人民日报以“水清河晏还复来”为题,对我区“河长制”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公众的“获得感”持续提升。蜀峰湾南湖整治摘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自合肥市实施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制度以来,截至2019年4月份,高新区累计获得市政府地表水生态补偿奖励资金近1300万元。大气环境质量方面,自2014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以来,高新区PM10、PM2.5数据累计改善32%、46%,其中PM10指标率先在全市国控考核站点中达到国家二类环境空气功能区标准,连续在全市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中主要污染物排放弹性系数指标均达标且持续向好。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是最大的民生福祉,园区居民的获得感显著提升,宜业宜居的美丽高新蓝图初步呈现。
产城融合显著提高。合肥高新区深化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内涵,全力建设配套齐全、功能完备、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环境。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减量化优先原则,通过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构建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的物耗、水耗和能耗,提高园区的资源产出率。以“增加绿量、提升品质”为主线,实施绿化品质提升工程,构建分布均衡、结构合理、环境优美的绿地、绿廊、绿网系统。园区绿化覆盖率逐年提升。持续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商贸、医疗、交通、学校、娱乐等城市配套功能不断改进。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创新,产业社区、创业社区大量涌现。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完善,“七纵六横”主要路网全面建成,水、电、气保障能力超过现有高峰需求的50%以上。建设有合肥七中、中加国际学校、安医附院高新医院、省妇幼保健院国际医院、省口腔医院、质子医院、砂之船奥特莱斯等一大批优质配套。
合肥高新区将以通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复查为契机,再次站在新的起点上,围绕“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定位,以树立标杆和示范为目标,紧密结合国家今后重点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的新战略,依靠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制度创新等,积极推进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能源节约利用等方面重点项目的建设,进一步降低园区物耗、能耗,推动园区向生态型、创新型、低碳型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园区绿色发展水平,继续发挥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阅读:21
责任编辑:马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