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夯实教育起点公平基石

来源:安徽日报 2019-11-14 10:46:25

搬书、整理、归类……宣城中学图书馆内,高二学生小龙熟练地做着图书管理员工作。“从高一开始,我每周来图书馆打一次工,每次可以挣到75元报酬。加上学校给我评定的国家一等助学金每学年3000元,又免除了所有学费,我上高中基本没有什么经济负担,可以安心读书。”小龙说。 4年之内,父母相继离世让这个农村孩子没了依靠。学校获悉这个情况后,立刻伸出国家助学政策的援手。

小龙只是无数国家助学政策受益者中的一个。近年来,安徽省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资助内涵不断丰富,筑起了教育起点公平的基石。

从学前教育到读研,资助政策全学段覆盖

今年夏天,宁国市遭受“利奇马”台风灾害,几百名学生家庭受灾严重。市教体局立即组织各校进行情况摸排,给予援助。宁国中学高三学生小文家境贫寒,父亲罹患肝癌已到晚期,妹妹又溺水身亡。学校获悉后,第一时间为小文建立起专门的爱心基金,并将她纳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滋蕙计划”。“不止今年,我们每年寒暑假都会开展‘百名教师访千家’等活动,让国家资助贫困生的政策家喻户晓,让贫困学生安心读书。 ”宁国中学校长黄乐说。

雪中送炭不仅仅是在中学。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我省学生资助工作已经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教育部门和学校实施、学生受益的工作格局,实现了全学段覆盖。

据统计,我省义务教育阶段自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后,资助覆盖面达100%;研究生阶段自2014年实施国家助学金政策后,资助覆盖面达100%;本专科阶段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覆盖面达23.6%,奖、助、贷、勤、补、免等多元混合资助体系在校内资助覆盖面达75%,助学贷款覆盖面达17.1%;中职阶段由于我省鼓励各地提标扩面,免学费政策向城市子女家庭延伸,资助覆盖面逐年增长;普高阶段资助覆盖面达35.1%;学前阶段资助覆盖面达23.0%。经统计,从2007年至2018年,我省共发放各级各类资助资金1079.3亿元、资助1.9亿人次,资助覆盖面近60%,基本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目标。

“仅去年一年,全省投入各级各类奖助资金、免学费补助资金及助学贷款资金就达134.4亿元,资助学生1757万人次。 ”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

从公办到民办,基本实现“应助尽助”

10月12日,全国唯一一所民办盲人学校——芜湖光明职业学校迎来建校40周年纪念。 “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盲人学生朱鸿伟动情演唱了歌曲《你是我的眼》,深深打动了现场观众的心。 5年前,健康帅气的他在一所普通本科院校读大四。毕业前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病导致双目失明,这个打击让他一度崩溃,家中为他治疗眼睛也已负债累累。 2017年,朱鸿伟在绝境中来到芜湖光明职业学校,寻求最后一丝希望。学校在了解情况后,立即给予他最高标准的资助,同时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顺利渡过心理波动瓶颈期。入校2年多来,朱鸿伟先后获得全省读书达人演讲比赛第二名、芜湖市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久违的灿烂笑容又回到了他的脸上。“国家助学政策就是我的‘眼’!”朱鸿伟说。即将毕业的他,已经信心满满要留校当一名数学教师,为更多盲生贡献力量。

“芜湖光明职业学校的盲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得益于健全的学生资助体系,迄今为止没有一人因贫困辍学。 ”芜湖市教育局局长江汛告诉记者,该市是全省三个智慧资助先行试点城市之一,通过智能化手段让资助更有针对性,初步建立起“多部门数据共享+学生完善”的认定模式,让资金分配避免平均主义,让资助资金给到真正需要的学生手里。资助工作突出特殊群体,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生、残疾学生等全部纳入困难学生数据库。

近年来,在全面开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背景下,我省学生资助工作自觉定位教育脱贫,按照“精准识别、精准奖助、精准管理”三位一体的思路,精准识别真正需要帮助的学生,精准实施资助政策,精准对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和发展需求。许多像朱鸿伟一样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表达出一个共同的声音:在他们最困难的时候,是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拥有了改写命运的机会。

从扶困到扶志,实现资助育人双重功能

冬季即将来临,坐落在长江之滨的安徽师范大学,正在筹备“暖冬行动”——为贫困生发放保暖衣物,以确保他们安心过冬。这是该校的传统活动,还有另外“三暖”分别是:“暖春行动”,每年春季开学时,为考级考试集中且国家助学金尚未发放的学生发放临时补助;“暖学行动”,在期末考试、考研前为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发放补助,让他们无需务工安心复习迎考;“暖途行动”,在就业和考研复试集中时段,为困难毕业生发放交通补助。仅2018年,该校通过“四暖”工程就资助贫困生9478人次,总金额达442.69万元。

“我校已经探索形成了一套以贫困学子感恩诚信、励志自强、学习实践、沟通交际、发展成就等五项指标为核心的资助育人量化评估体系。 ”安徽师范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数据跟踪发现,贫困生在获得奖学金、毕业就业、升学、组织发展和志愿服务等方面取得明显进步。如2018年,该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学金获取率比全校平均高出14.6个百分点。

“学生资助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多关注和倾斜,不仅仅是保障他们平等接受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更是在精神上为他们鼓足前行的勇气。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资助,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怀,是资助育人的首要任务。”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李炳银介绍说,我省学生资助工作开展12年来,始终紧扣“育人”这一根本目标,不断探索和创新“资助”+“发展”的资助育人新模式。省教育厅早已将资助育人纳入“十大育人”工程之一,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推进。自2014年起,我省多次组织开展资助育人论文征集和课题研究相关工作,编印出版了《安徽省资助育人优秀论文选编》。2017年起,连续两年设立省级资助育人研究课题。省教育厅还委托安徽师范大学组织编写资助育人读本,探索建立资助育人课程标准。

我省连续六年组织开展全省高校大学生“自立自强、励志成才、报效祖国”演讲比赛和全省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助学政策,助我成长”征文活动,在高中阶段以上学校每年开展资助政策“两节课”活动。通过诚信教育和活动开展,受助学生讲诚信、守诚信风气逐年加强,诚信意识持续上升,诚信度得到显著提升。如在国开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我省连续10年保持本息回收率全国第一。(陈婉婉)

(原题)学生资助,夯实教育起点公平

阅读:18

责任编辑:李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