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交会看现代农业转型发展 新农人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来源:安徽日报 2019-10-18 09:56:31
(原题)“百变能人”:新农人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从农交会看现代农业转型发展③
烤箱里转动着山芋、散装的黑木耳和芋头粉丝任人翻看……10月11日,在合肥农交会上,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展区被分成一个个格子间,大多数展位只摆放着两三种展品,由一两个人看管,显得十分“接地气”。
“这次我们带来了村里自产的菜籽油、黄金梨等。 ”31岁的童维新是金寨县金林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带头人,虽然年轻,参加农交会已有八个年头,“从2010年合作社成立,农交会我就没缺席过。 ”
记者注意到,展区里这样的年轻身影可不少。
“这几年,农交会的变化非常明显,年轻人越来越多了。尤其是这个展区,以前都是四五十岁的农民来参展,这几年,大学生创业的、‘农二代’返乡的人多了,我们特设了大学生创业走廊。 ”省农业农村厅合作经济指导处处长钱东方介绍,本届农交会,全省有394个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参展,大学生创业走廊内共有42个大学生,涉及种植、养殖、果蔬等7个产业16个品种35个单品,其中有10个获绿色食品认证、1个获国家地理标志。
村里的“新农人”,不仅年轻,头脑也更灵活。 “来尝尝烤红薯,特别甜! ”太和县东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展位上,30岁出头的范创热情地推销着,“啥红薯适合蒸、适合烤,特性都不相同,接手合作社后,我第一时间和科研机构达成研发合作。这可是根据特性研发出来的新品种,适合烤着吃,刚才还有两家电商公司过来谈合作呢。 ”
用箬叶包裹红茶做成的“粽茶”、红茶混合桂花一起烘制成的桂花红茶,祁门县际源茶叶专业合作社打出了“创意牌”。合作社带头人江雪霞是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她告诉记者:“2011年回乡探亲,我发现家乡的茶业发展还跟十几年前一样,过于传统,于是我决定回家乡,用更适合现代人的方式种茶、做茶、卖茶,让传统祁红复兴升级。 ”
“如果说我与老一辈合作社带头人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我更注重市场经营。 ”童维新告诉记者,2013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黑鸡是金寨县金林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的主要产品,热销上海、浙江等地,但随着产量年年增加,已有市场逐渐无法适应产量增速。 “如果还是靠着传统市场,肯定行不通,于是我想到了电子商务。 ”童维新说,他和另外两个合作社带头人共同组建了金寨首家农产品电商平台——三个农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又发展了15家高速和城市直营店,不仅解决了黑鸡的销路问题,也给之后发展菜籽油、黄金梨等其他农产品奠定了基础。
发挥合作社作用,让生产要素和资源利用优化组合,逐渐形成规模效应,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这些新生力量不仅懂生产、会管理,还善于跑经营,他们正在为现代农业注入新活力。
从一开始啥都不懂,到成为村民们信任的合作社带头人,宿州市埇桥区群富甜叶菊专业合作社的“80后”陈军用了十年的时间。 “在地里套种花生,可以利用花生根系的根瘤菌杀死甜叶菊菌种,像这样的技术,十年前我完全不了解。”展馆里,聊起自己和甜叶菊的渊源,陈军打开了话匣子,“2009年刚接父亲的班时,我对甜叶菊了解甚少,跟着父亲后面慢慢学,才慢慢摸到了门道。掌握技术后,我就琢磨着如何提高经济收益,以前合作社主要销售甜叶菊干叶,现在做育种、销售甜叶菊种子,与黑龙江、云南等地种植基地合作,定期收购甜叶菊干叶做深加工,同样是4000多亩地,收益却比以前高出不少。 ”如今,群富甜叶菊专业合作社有农户387户,年产值4000多万元,产品畅销20多个省市自治区和8个国家。并且,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甜叶菊产业,形成群聚效应,宿州市埇桥区永镇乡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甜叶菊种植基地。
理念新、起点高,重知识、肯学习,能够把握新业态谋划发展,是这些年轻带头人身上鲜明的印记。近年来,随着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和鲜明导向,越来越多大中专学生返乡创业,农民合作社发展模式不断丰富,服务功能不断拓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数量双双突破10万家,分别居全国第8位和第1位,其中有1.8万多名返乡大中专毕业生活跃在农村各类产业中,为农业转型发展、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注入了活力。
阅读:16
责任编辑:李芸